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项专题 > 地质灾害防治专题 > 地质灾害避险自救常识

什么是崩塌?

  • 日期:2012-07-27 13:56
  • 来源:
  • 字号:
  • 分享:
  陡峭山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滑)落、滚(滑)动并堆积在坡脚(或沟谷),我们把这种地质现象叫崩(滑)塌。崩(滑)塌也是北京山区汛期常见的一种突发地质灾害,其规模一般几到几十立方米,最大可以达到几百到数千立方米。崩(滑)塌一般容易发生在路边、村庄和旅游景点的陡峭山坡,特别是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的高陡边坡。崩塌在我市几个山区多有分布,崩塌发生时不仅直接形成灾害,有时还会触发演变成为泥石流灾害。按照崩塌体的规模分为小型崩塌(小于1万立方米)、中型崩塌(1万—10万立方米)、大型崩塌(10万—100万立方米)和巨型崩塌(大于100万立方米)。崩塌的形成可用四个字概况:就是裂(岩石开裂)、陡(山体陡峭)、空(岩石临空)、落(岩石脱落)。形成原因为地壳活动等内动力地质作用、日晒雨淋等外动力地质作用都会引起岩石的开裂。引起崩塌的自然因素有地震、强降雨、融雪、雷击、河流冲刷、浸泡等;人为因素有多种,像在山中采矿、挖坡修路、水库蓄水、堆渣填土、强烈机械震动等都有可能诱发崩塌。因此,在山区进行工程建设和经济开发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崩塌灾害的发生。崩塌经常导致道路中断、堵塞,或坡脚处建筑物毁坏倒塌,如发生洪水还可能直接转化成泥石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