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滑塌)、地面塌陷(采空塌陷)等突发性地质灾害,这几类灾害主要发生在山区;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缓变性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平原区。根据北京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最新统计,全市现有64个乡镇、242个行政村、32条道路、50个景点、17个度假村、19个矿山、6所中小学校,共4775户14643人和24413间房屋受到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威胁。灾种中对人民生命财产危害最大的就是泥石流灾害。北京市三分之二的面积为山区,山区受泥石流威胁的户数达3202户9624人。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市泥石流灾害已造成500余人死亡,7530多间房屋被毁,其中一次致死人数超过100人的泥石流2次,一次致死人数超过10人的泥石流9次,经济损失达数亿元。如1969年8月10日密云、怀柔山区发生泥石流死亡159人;1976年7月23日密云冯家峪、半城子等地发生泥石流死亡104人,1991年6月10日密云、怀柔等地发生的泥石流也造成28人死亡。
全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约为1870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2%;中易发区约为3665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的22%;低易发区约为3792平方公里,约占全市面积的23%;其余7083平方公里为不易发区,约占全市面积的43%。地质灾害具有广泛性、群发性、高隐蔽性、高突发性和时间上的集中性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