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区阳坊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一章 总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从阳坊镇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建设“新兴产业基地、生态宜居城镇”为目标,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统筹安排各业用地,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原则
1.依法编制原则。规划编制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
2.上下结合原则。以上位规划确定的区域功能定位、规划控制指标为依据,注重与上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3.相互协调原则。规划编制过程中,加强与镇域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缓解各类各业用地矛盾,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4.因地制宜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阳坊镇未来发展方向,确定土地规划的目标和方案,体现阳坊镇的自身特点。
5.公众参与原则。规划编制过程中,对土地利用重大问题的决策坚持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
6.注重实施原则。充分考虑规划实施的可能性和效果,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明确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三、规划依据
1.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
2.指导性文件:《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51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核查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8号)等。
3.相关规划:《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昌平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阳坊镇镇域规划(1999-2010年)》、《阳坊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昌平区交通、水务、旅游、农业、林业、生态及环境建设等相关专项规划。
4.有关技术规范:国土资源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北京市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编制要求》等。
四、规划期限
规划基期年:2005年
更新时点年:2009年
规划目标年:2020年
五、规划范围
阳坊镇行政管辖区范围内的所有土地,下辖阳坊村、西贯市村、东贯市村、八口村、辛庄村、史家桥村、四家庄村、前白虎涧村、后白虎涧村、西马坊村10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4063.67公顷。
六、区域概况
阳坊镇位于昌平区西南部,东邻马池口镇及海淀区上庄镇,南与海淀区苏家坨镇接壤,西与流村镇毗连,北靠马池口镇。
阳坊镇地处西山山地、山前洪积冲积扇及冲积平原。地势西高东低,最低处在东贯市村东南。处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半湿润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0-600毫米。
阳坊镇交通便利,沙阳、温阳、南阳、颐阳路使镇域公路连网成片,北京铁路西北环线穿过镇域南部,西六环从镇东部穿过,联接京包高速和京藏高速,市郊公共汽车连通市区,柏油路连接各村。便捷的交通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阳坊镇在发展工业、商贸的基础上,近年来逐步加大了对旅游及高效农业的投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进步。2009年,阳坊镇户籍总人口15136人,其中城镇人口5643人,城镇化率为37.28%。2009年,财政收入2627万元;工商税收15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612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