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则
1.1 2000年经国务院体改委批准漷县镇列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同年草厂乡并入漷县镇,2002年觅子店镇又并入漷县镇,镇域面积由1994年的45.9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13.72平方公里。为指导全镇各项建设,特编制漷县镇镇域规划。
1.2规划期限为2004-2010年。
2
规划重点
2.1结合漷县镇的历史、现状特点,依据通州区域规划对合并后的乡镇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2.2预测全镇人口增长趋势和城市化水平,确定漷县镇的城市发展结构、主要功能、城镇性质、人口规模及城镇用地布局。
2.3确定村镇建设用地规模,协调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环境绿化用地的关系。
3
社会、经济发展
漷县镇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是:“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明确第二产业是漷县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调整第一产业,发展第二产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加强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建设高标准、综合型的小城镇,为当地的生产、生活服务。使漷县镇一、二、三产业所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由目前的25.0:48.7:26.3,调整到2010年的15:55:30。
4
城镇性质及功能
漷县镇是通州区东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通州区东南部地区的中心城镇,是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体的综合型小城镇。
5
人口规模及城市化水平
5.1人口预测:2010年漷县镇总人口为8-10万人(常住人口约6万人,暂住人口约3万人)。
5.2城市化水平预测:2010年漷县镇城市化水平达到50%。
6
村镇体系规划
6.1结构
结合现状建设用地布局,漷县镇城镇用地结构为“两团一线”,“两团”是指漷县镇中心区、觅子店组团,“一线”是指京津公路。该用地结构反映了当地建设的特点和实际。
6.2布局
6.2.1城市建设用地
漷县镇域内有过境铁路、公路、河流和高压线走廊等穿过,根据市政府有关规定,规划除保证其本身用地外,还要按规定确保其两侧绿化隔离带用地。
6.2.2漷县镇中心区
漷县镇中心区位于港沟河两侧,近年新建项目主要在河东,由于河东用地空间所限,因此结合现状漷县村向河西发展。中心区北部为生活区,南部为工业区,公建区位于港沟河的东北部。工业区主要接纳科技含量高、利税大的企业,依靠这些骨干企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规划镇中心区人口4-5万人,建设用地范围约7.0平方公里。
6.2.3觅子店组团
觅子店位于漷县镇中心区的东南方向,地处两市一省交界处。现状形成的组团北部是工业用地,南部是生活用地,本次规划结合现状用地布局进行整合,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区主要安排那些以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规划觅子店组团人口2-3万人,建设用地范围约3.7平方公里。
6.2.4村庄
镇中心区、觅子店组团外围还有很多村庄,本次规划结合现状自然村规划若干个中心村,形成以镇中心区、觅子店组团为主,村庄为辅的村镇格局。
规划外围村庄人口2-3万人,村庄居住用地约4.1平方公里。
7
道路系统
在服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系统布局的前提下,结合现状路形成过境公路和主、次、支路相结合的道路网系统。
l 规划七环路,红线宽100米。
l 京沈高速公路,红线宽100米。
l 京津公路,红线宽60米。
镇域内主干路:主要承担漷县本地区的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联系,道路红线宽40米。
其它次干路红线宽30米,支路红线宽20~25米。
规划镇中心区中部有一条北京铁路环线,呈西南东北向横贯镇域。
8
绿化系统
漷县镇是个多河流的乡镇,还有区级文物13孔桥,该镇的绿化系统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绿化系统。漷县镇的绿化系统由带状的绿化轴线和块状的公共绿地组成。
8.1绿化轴线
一级:北运河是通州区最主要的景观河道之一,沿北运河两岸规划有不小于2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是漷县镇最主要的一条绿色景观轴线。
二级:沿公路、铁路、河道两侧规划有不小于1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是漷县镇的二級绿色景观轴线。
三级:沿一般道路两侧规划小于1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为漷县镇的三级绿色景观轴线。
规划绿化隔离带用地1793.55公顷。
8.2公共绿化
公共绿地分两级即中心绿地和小区绿地。中心绿地位于现状漷县村的西北部,是规划中心区的核心位置,规划绿地面积5.58公顷。小区绿地5处,分别位于漷县和觅子店居住区内。
规划公共绿地共18.95公顷。
8.3北运河公园
规划北运河河湾处公园用地64.88公顷,是漷县镇内面积最大的公园绿地。该公园东邻北运河,西接京津公路,地处河湾,环境幽雅,景色宜人,该公园应成为北运河的一个景点,为人们休闲、旅游、观赏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公园的建设内容需征求水利部门的意见。
规划全镇绿地面积共1812.50公顷,其中漷县镇中心区公共绿地11.5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6平方米。全镇绿色空间面积为9654.96公顷,占全镇总用地面积的84.9%;2010年镇中心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
9
市政设施
9.1给水与排水
(1)给水:漷县、觅子店各有一水厂,中心区、觅子店组团的供水,分别由水厂经输水管网统一供给。
(2)排水:镇中心区南部,紧邻港沟河处,规划新建一污水处理厂。镇中心区的污水,由污水管网收集,经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港沟河。觅子店组团应考虑独立建一污水处理厂。
(3)垃圾填埋场:在镇域中部,利用现状大香仪村东南侧废弃土坑,经环保处理后,作为该镇临时的垃圾消纳场。
9.2供电与供热
(1)供电:漷县110KV变电站可解决镇中心区及周围地区的用电负荷。
(2)供热:镇中心区供热安排两座锅炉,一座设在河西区,一座设在河东区,以便解决各自(河西区、河东区)的统一供暖。觅子店组团供热设施2003年在镇区北部工业用地中已安排建设。
以上市政设施项目,还需经市政专业部门依据总体规划做进一步研究。
10
基本农田
依据通州区2003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漷县镇到2010年要确保耕地面积6752.5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739.67公顷。本次镇域规划耕地面积7154.1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739.6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0.2%。规划在保证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妥善解决城市建设用地和村镇建设用地的需要,本次规划与基本农田无矛盾。
11
附则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纸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通州区漷县镇镇域规划说明(2004-2010年)
前 言
1994年漷县镇是北京市首批1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之一,2000年国务院体改委批准漷县镇为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同年草厂乡并入漷县镇,2002年觅子店镇又并入漷县镇,镇域面积由1994年的45.9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113.72平方公里。
2003年北京市在全市33个小城镇建设试点单位中,推出2个精品小城镇进行规划建设试点,该镇是其中之一。漷县镇是积极发展第二产业、解决农业剩余劳动力、实现郊区城镇化的典型。
我院受漷县镇政府委托,对原漷县镇域规划进行修编。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院与通州区规划分局、镇政府等有关部门多次交换了意见。规划方案于2004年3月4日经市规划院技术委员会讨论并原则通过。
1
自然条件及历史沿革
1.1位置及周围关系
漷县镇地处通州区东南部,距城区左安门29公里,距通州区政府17公里。漷县镇东与河北省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县交界,西与张家湾镇、于家务乡相邻,南与永乐店镇交界;北与西集镇、张家湾镇接壤。镇中心区距京沈高速公路出入口4.5公里,镇域中部是规划的七环路,镇域西部紧邻北运河。
1.2历史沿革
漷县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悠久历史的京东古镇,宋、辽至清代曾先后在此置州、县衙置,史称漷州、漷县,为当时京东南第一邑。1953年为乡政府驻地;1961年人民公社行政区划调整,由管理区改人民公社建置;1965年并入马头人民公社;1981年改称漷县人民公社;1984年公社改乡建置;1990年乡改镇建置;2000年草厂乡并入漷县镇,2002年觅子店镇并入漷县镇,辖域面积相应调整。
漷县旧城是历史上通州古村之一,西汉时是泉州县(治所在今武清县城西)所属的霍村,村东有潞水、笥沟。辽代,因水流湍急称漷河,流至霍村东北入潞水。辽统和四年(986),圣宗欲统率大军伐宋,于霍村之西湖沼狩猎时,将此处水面命名延芳淀。正德初期,漷县始筑土城。万历四年(1576)重修,城垣4里,内外砖甃,周浚濠池。顺治十六年(1659),因县境屡遭水患,而裁除漷县,并入通州,漷县旧城成为一村,村因旧县而名,沿用至今。1898年所建漷县东门13孔平面石桥遗迹尚存,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1.3工程地质
漷县镇地处永定河、潮白河现代冲积平原阶地上,地势较平坦,局部略有起伏,坡度在1‰左右,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部分地区有内涝现象,近年来修建了排洪干渠后内涝基本上得到了控制。工程地质为具有明显层理的粘性土及砂类土所构成,沿河道两侧普遍分布有埋藏不深的松――稍密粉细砂层,层厚0.5~5米不等。
工程地质综合评价为Ⅲ类区,工程建设时,需对地基适当处理,尤其要做好排水。
1.4地震地质
通州区南部渠头经漷县至平谷区马坊有一条Ⅰ级断裂带,在镇域南部呈西南东北穿过,另有Ⅱ级、Ⅲ级断裂带数条在镇域北部及南部边缘穿过。镇域外北运河东侧历史上曾发生过6级地震,此处为震中(见工程地质分区、地震断裂带分布示意图)。
1.5水文地质
漷县镇域大部分地区地下水属于未超采区,南部黄厂铺、西黄垡以南地区为超采区。
(据1994年北京市地质矿产局、北京市水利局《关于北京市平原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超采区和未超采区划定范围图》)。
1.6气象
漷县镇为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温度13.4℃,最高月平均温度为7月份31.2℃,最低月平均温度为1月份-5.3℃,全年降水量408.9毫米。
(资料来源:北京市通州区社会经济统计资料2001年)
2
现状概况
2.1行政建制
漷县镇为一级核算单位,有61个村(居)民委员会,两个开发区(漷县、觅子店),镇内行政职能、经济职能均由镇政府负责。
2.2人口、土地及房屋建筑
2.2.1人口与劳动力
人口:2003年漷县镇总人口6.0万人,其中非农人口0.8万人,暂住人口1.2万人。
劳动力:镇域内从业人员2.7万人,占镇域总人口的46.6%,其中从事大农业人员约1.5万人,占55.5%。
2.2.2总用地及建设用地
用地性质
|
用地(KM
2)
|
占总用地(%)
|
工业用地
|
3.04
|
13.3
|
公建用地
|
0.75
|
3.2
|
村镇居住
|
12.30
|
53.8
|
村镇企业
|
3.26
|
14.3
|
道路交通
|
2.10
|
9.2
|
其它建设用地
|
1.41
|
6.2
|
合 计
|
22.86
|
100
|
漷县镇域总面积113.72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22.86平方公里,占镇域总用地的20.1%,农业及水域用地90.86平方公里,占镇域总用地的79.9%。
表1
漷县镇现状建设用地分类表
2.2.3房屋建筑
镇域内房屋建筑总面积约256.6万平方米(不含工业大院)。
建筑性质
|
建筑(万M
2)
|
占总建筑面积(%)
|
公共建筑
|
6.1
|
2.4
|
镇外工业
|
65.4
|
25.5
|
城镇居住
|
38.4
|
14.9
|
村民住房
|
146.7
|
57.2
|
合 计
|
256.6
|
100
|
表2 漷县镇现状建筑分类表
2.3经济、社会发展
2.3.1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产业结构分析
通州区GDP总量与产业结构表
表3
|
GDP总量(万元)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人均GDP(元/人)
|
通州区GDP
占北京GDP
的比重(%)
|
|||
(万元)
|
%
|
(万元)
|
%
|
(万元)
|
%
|
||||
1994
|
365127.5
|
74174.5
|
20.3
|
153473.3
|
42.0
|
137479.6
|
37.7
|
6153
|
3.37
|
1995
|
437673.1
|
87269.0
|
19.9
|
180479.0
|
41.2
|
169924.8
|
38.9
|
7324
|
3.14
|
1996
|
478649.4
|
81364.0
|
17.0
|
182010.7
|
38.0
|
215274.7
|
45.0
|
8005
|
2.96
|
1997
|
403282.2
|
80818.0
|
20.0
|
124676.7
|
30.9
|
197787.5
|
49.1
|
6760
|
2.23
|
1998
|
445723.8
|
95698.0
|
21.5
|
139236.7
|
31.3
|
210339.6
|
47.2
|
7480
|
2.22
|
1999
|
500563.9
|
100694.6
|
20.1
|
158136.5
|
31.6
|
241732.8
|
48.3
|
8383
|
2.30
|
2000
|
571282.0
|
106736.0
|
18.7
|
193394.0
|
33.9
|
271152.0
|
47.4
|
9563
|
2.30
|
2001
|
671575.8
|
114929.0
|
17.1
|
250004.0
|
37.2
|
306642.0
|
45.7
|
11106
|
2.36
|
注:人均GDP采用户籍人口(资料来源:北京市通州区社会经济统计资料1994-2001年)
经过分析,通州区在北京市的经济地位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通州区正处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产业结构基本上形成了“三、二、一”的格局。但第三产业的发展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新兴服务业尚未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
2001
年通州区各乡镇产业结构表
表4
序
号
|
镇 名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GDP总量(万元)
|
比重(%)
|
|||
(万元)
|
%
|
(万元)
|
%
|
(万元)
|
%
|
||||
1
|
永顺镇
|
2490
|
3.9
|
27152
|
42.4
|
34358
|
53.7
|
64000
|
100
|
2
|
梨园镇
|
1982
|
8.2
|
13300
|
54.7
|
9028
|
37.1
|
24310
|
100
|
3
|
张家湾镇
|
9749
|
16.3
|
38593
|
64.4
|
11554
|
19.3
|
59896
|
100
|
4
|
宋庄镇
|
19483
|
21.8
|
41920
|
46.8
|
28103
|
31.4
|
89506
|
100
|
5
|
漷县镇
|
13089
|
27.9
|
20656
|
44.2
|
13087
|
27.9
|
46832
|
100
|
6
|
台湖镇
|
8471
|
27.2
|
15694
|
50.4
|
6996
|
22.4
|
31161
|
100
|
7
|
马驹桥镇
|
11163
|
31.7
|
13831
|
39.3
|
10209
|
29.0
|
35203
|
100
|
8
|
西集镇
|
10743
|
30.5
|
13783
|
39.1
|
10736
|
30.4
|
35262
|
100
|
9
|
潞城镇
|
8159
|
29.0
|
10977
|
39.0
|
8984
|
32.0
|
28120
|
100
|
10
|
永乐店镇
|
8252
|
38.5
|
6366
|
29.7
|
6803
|
31.8
|
21421
|
100
|
11
|
于家务乡
|
6507
|
47.0
|
1805
|
13.0
|
5530
|
40.0
|
13842
|
100
|
12
|
通州城区
|
0
|
0
|
45927
|
22.2
|
161254
|
77.8
|
207181
|
100
|
合 计
|
114929
|
17.1
|
250004
|
37.2
|
306642
|
45.7
|
671576
|
100
|
注:资料来源:(北京市通州区社会经济统计资料2001年)
从表4可以看出:各乡镇发展不均衡,经济密集度在城区较高。此外,宋庄、永顺、张家湾等靠近城区的各镇经济总量排在前面,形成通州区“北强南弱”的经济地理格局。漷县镇地处通州东南部,在全区11个乡镇中GDP总量仅次于通州区北部的宋庄、永顺、张家湾三镇,排名第四,由此看出漷县镇在通州南部地区具有示范作用。
目前通州区的第三产业尚未发育成熟,未来通州的产业发展加强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通州区“十五”计划中提出“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55%以上,而通州区的第二产业主要在乡镇。漷县镇又是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的典型乡镇。
2002年漷县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占25.0%;第二产业占48.7%;第三产业占26.3%。完成财政税收9213万元,比上年增长60.8%。人均可支配收入5500元,比上年增长10.5%。
2.3.2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漷县镇现有耕地6813.2公顷,(合10.2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98.4%,耕、播、收全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农产品以小麦、玉米为主,兼种蔬菜、果木、西瓜、棉花、油料作物等。2002年粮食总产2239.0吨,蔬菜总产量79372.0吨;果品总产量3993.2吨。畜牧养殖业近年发展较快,渐成规模,2002年鲜蛋产量1950吨;肉牛出栏3560头,生猪出栏87500头;牛奶产量5510吨;成渔捕捞量1160吨。漷县镇在发展本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同时,为丰富首都市场做出了很大贡献。
2.3.3企业
全镇工业产值11.21亿元,销售收入10.23亿元,利润4752.8万元。漷县开发区入区企业35家,正式投产21家;从业人员5200人;觅子店工业园入区企业28家,从业人员1300人。
近年来由于企业占地,农民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为发展经济、保护农民的利益,镇政府把入区企业尽量吸纳当地劳动力作为一个条件来考核入区企业,使企业用当地劳力由过去的约35%上升到62.6%。形成以纺织、机械制造、建材、电子、印刷五大主导行业,其中投资规模上亿元的企业有3家,这些引资企业主要安排在漷县镇工业小区内。
村办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布局分散,且效益不高。
2.4文化、教育、卫生
漷县镇近年新建了中学、医院、科技中心楼等公建设施全镇有中学3所,分别位于漷县、觅子店、侯黄庄,学生3912人,教职工322人。
小学13所分别位于漷县镇中心区、靛庄、草厂、马头、大香仪、北堤寺、黄厂铺、觅子店、边怀庄、李辛庄、东定安、张庄、曹庄,学生3960人,教职工391人。
中心幼儿园一所,位于漷县中心区。
卫生院3所,分别在漷县镇中心区、草厂和觅子店,病床均为30张。
2.5市政设施
供水:漷县、觅子店各有一水厂,漷县2003年建成2万吨/日供水能力的水厂一座,觅子店2001年建成5000吨/日供水能力的水厂一座。这两个水厂只能供给镇区用水,其余地区用水靠自备井。
排水:镇域内北有凉水河,东有北运河,西南有凤港减河,中部是港沟河。由于地势低洼,易内涝,历年来修建了很多沟渠,排水主要靠这些沟渠汇入附近河流中。目前该镇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
供电:漷县镇有一座110KV变电站,位于镇中心区内,全镇用电主要由该变电站供给。
电信:有电信支局两所,一所是漷县镇5万门程控电话支局,一所是觅子店1万门程控电话支局。
2.6特点和制约因素
2.6.1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理位置优越
漷县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悠久历史的京东古镇,史称漷州、漷县。解放后为区、乡、公社、镇政府所在地,是北京通往天津的交通要道,由于紧邻河北省香河县、天津市武清县,对外具有一定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2)交通便捷
京沈高速公路(北京至沈阳)在镇域北部边缘呈东西向通过,漷县镇中心区距高速公路出入口约4.5公里;
京津公路(北京至天津)在镇域东部呈南北向纵贯全镇。规划七环路在镇域中部呈东西向横穿全镇。方便快捷的
交通条件,使漷县镇的交通四通八达,形成重要的交通枢纽。
(3)享受试点小城镇的优惠政策
漷县镇是北京市33个小城镇建设试点,也是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享受北京市和国家对试点小城镇建设的优惠政策,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4)漷县镇大部分地区土层深厚,适种性广,耕性好,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2.6.2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1)建设用地布局的限制性因素较多
漷县镇域用地狭长,受现状河道、特殊用地、地震断裂带及城市规划建设的铁路、公路影响,使城镇规划用地布局受到一定的限制。
(2)现状建设用地邻近京津公路
漷县镇现有部分公共建筑、乡镇企业等建在京津公路两侧,虽交通方便,但不利于道路拓宽及绿化隔离带的实施。
(3)村庄建设布局分散,现状宅基地大大高于国家的有关规定。
3
规划重点及原则
3.1规划重点
3.1.1结合漷县镇的历史、现状特点,依据通州区域规划对合并后的乡镇资源进行整合,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3.1.2预测全镇人口增长趋势和城市化水平,确定漷县镇的城市发展结构、主要功能、城镇性质、人口规模及城镇用地布局。
3.1.3确定村镇建设用地规模,协调建设用地和基本农田,环境绿化用地的关系。
3.2指导思想与布局原则
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及通州区区域规划,对市规委已批准的2001年漷县镇镇域规划及市规划局已批准的1996年觅子店乡乡域规划进行规划整合并做适当的局部调整。落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铁路、公路、河道、高压线走廊)及其绿化隔离带用地。
4
规划方案
4.1城镇性质及功能
漷县镇是通州区东南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通州东南部地区的中心城镇,是以发展第二产业为主体的综合型小城镇。
4.2社会、经济发展预测
4.2.1人口、城市化水平及产业结构预测
(1)人口预测
常住人口:依据漷县镇近年人口增长情况分析,今后的人口增长率将以机械增长为主。2010年全镇总人口预测:8-10万人。
其中:常住人口约6万人(现状4.8万人)增加1.2万人。
暂住人口约3万人(现状1.2万人)增加1.7万人。
(2)城市化水平预测
2010年全镇非农人口将由现状的13%提高到35%。漷县镇的城市化水平力争达到50%以上(镇区人口)。
(3)劳动力预测
从人口年龄结构及现状劳动力比例分析,预测全镇劳动力约占总人口的45%左右,即4.5万人左右(含暂住人口)。
4.4.2产业结构调整
2002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达5.6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25.0:48.7:26.3,调整到2010年的15:55:30。进一步明确第二产业是漷县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村中将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的出路主要通过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来解决。漷县镇是市级、国家级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享受市级、国家级试点小城镇建设优惠政策,这些都会大大促进该镇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安置当地农业富余劳动力创造了条件。
从产业结构和各业发展情况分析,漷县镇的第一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富裕农民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依托,加快农业种植结构、畜牧养殖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生产不断向精品农业、观光农业、示范农业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目前漷县镇第二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企业入园无论从投资规模上还是从产品技术含量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漷县镇经济发展总体思路是:“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4.3村镇体系规划
漷县镇城镇用地结构以“两团一线”为核心。“两团”为漷县镇中心区,觅子店组团;“一线”为京津公路。该方案结合了现状建设用地的布局。
4.3.1漷县镇中心区
漷县镇中心区位于港沟河两侧,近年新建项目主要在河东,由于现状建设区北侧受地形影响,东侧是京津公路和北运河,南侧受电台影响,城镇发展受到限制。因此结合现状漷县村向河西发展。规划漷县镇中心区北部为生活区,南部为工业区,公建区位于港沟河东侧。工业区主要接纳那些科技含量高、利税大的企业,依靠这些骨干企业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规划中心区人口4-5万人,建设用地范围约7.0平方公里。
4.3.2觅子店组团
觅子店位于漷县镇中心区的东南方向,乡镇合并前是通州区东南部最远的一个乡镇,东邻河北省香河县,南接天津市武清县,北靠京杭大运河,地处两市一省交界处,人称“金三角”,具有一定的边界效应。乡镇合并前是觅子店镇政府的所在地,建有工贸城和工业区,集市贸易兴旺。由于沿京津公路附近的土地与河北省香河县交织在一起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中心区北部是工业区,南部是生活区的布局结构。本次规划结合现状用地布局进行整合,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业用地主要安排那些以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
规划觅子店组团人口2-3万人,建设用地范围约3.7平方公里。
4.3.3村庄
漷县镇中心区、觅子店组团外围还有很多村庄,本次结合现状自然村规划若干个中心村,形成以中心区、组团为主,村庄为辅的建设格局。
规划外围村庄人口2-3万人,村庄居住用地约4.1平方公里。
4.4用地布局
4.4.1城市基础设施
漷县镇域内有过境铁路、公路、河流和高压线走廊等穿过,根据市政府有关规定,规划除保证其本身用地外,还要按规定确保其两侧绿化隔离带用地。
(1)铁路
规划铁路环线,在镇域东南部穿过,铁路两侧各留1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
(2)公路
l 京沈高速公路,在镇域北部边缘穿过,道路红线宽100米,道路两侧各留2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
l 京津公路,在镇域东部边缘穿过,道路红线宽60米,道路两侧各留1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
l 规划七环路,在镇域东南部边缘穿过,道路红线宽100米,道路两侧各留1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关于七环路局部改线问题尚待研究中,本次规划按原规划预留七环路位置。由于七环路局部改线方案均在规划建设区外围,故与本次规划无矛盾。
(3)河道
l 北运河在镇域东部呈南北向通过,规划河道两侧绿化隔离带宽各不小于200米。
l 凉水河在镇域西北部通过,规划河道两侧绿化隔离带宽各100米。
l 港沟河在镇域中部呈南北向通过,由于河道尚未整治,规划河道两侧绿化隔离带东侧约150米,西侧约100米(河道及两侧绿化隔离带宽共约300米)。
l 凤港减河在镇域中部呈东西向与港沟河相连,规划河道两侧绿化隔离带宽各100米。
(4)高压线走廊
镇域内有500KV高压线通过,为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在高压线走廊两侧各留35米宽的防护绿地。
4.4.2中心区建设
(1)漷县镇中心区
漷县镇中心区用地西起翟各庄村,东到京津公路,北起漷县村,南到凤港减河,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约7.0平方公里。港沟河在镇中心区呈南北向穿过,将镇中心区为河东区、河西区。河东区、河西区北部主要安排公共设施、生活居住用地,南部为工业用地。
公建用地:结合现状已建成的商品交易中心、工商行、农行、电信局、医院、法院、镇政府、中小学、城市广场等公建设施,继续加快公建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以形成一个集行政管理、商业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为一体的镇中心区。
规划镇中心区公建用地65.97公顷。
居住用地:漷县镇中心区居住用地是在漷县老镇的基础上,结合现状住宅用地,本着不占耕地,少占耕地原则安排的。为节约用地,充分发挥镇中心的集聚效益,更好地方便人们的生活,将京津公路以东易被洪水淹没的杨堤、苏庄、长营、榆林庄4个村庄迁移到京津公路以西的镇中心区内,将邻近规划镇中心区东侧的翟各庄、马务两村一并迁入到镇中心区内。
规划漷县镇中心区居住用地149.56公顷。
工业用地:漷县镇中心区现状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河东区,河西区的工业用地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由于规划的工业用地是镇中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工业用地地处镇中心区的下风向,但紧邻生活区,因此,对入区的工业项目要有所选择,要积极发展那些无污染,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工业项目。
规划镇中心区工业用地229.08公顷。
关于镇中心区西扩问题,经研究我院认为:漷县建设组团维持原定规模,西侧备用地待通州区域总体规划明确该镇定位后再研究。
(2)觅子店组团
觅子店组团用地西起李辛庄,东到京津公路,北邻大柳树,南至南屯村,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约3.7平方公里。
公建用地:结合现状工贸城、学校、卫生院等公建用地,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紧邻京津公路且较为集中的公建设施用地即“金三角”,更好地为漷县东南部地区及周边地区服务。
规划觅子店组团公建用地24.80公顷。
居住用地:觅子店组团的居住用地,是在觅子店、尚武集、南屯3个村的基础上确定的。考虑该区北部村庄密集,人口的居住趋向为漷县中心区,而觅子店组团的居住用地主要解决和吸纳觅子店及觅子店以南的村庄。
规划觅子店组团居住用地50.65公顷。
工业用地:本次规划在现状工业用地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并做了局部调整。由于工业用地在居住用地的上风向,因此对现状的工业项目要监控,对新引进的项目要做环境评价,严防工业项目对居住用地的环境污染。
规划觅子店组团工业用地178.76公顷。
4.4.3中心村及村庄规划
为保证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落实,凡与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有矛盾的村庄、规划北京第二国际机场建设影响范围内的村庄、及洪水淹没区范围内的村庄,原则上考虑迁村并点。在规划迁村并点的同时,要考虑节约用地和农民就近耕作等问题。要本着就近并村、小村并入大村的原则加强镇中心区和中心村的建设。
(1)中心村
规划漷县镇中心村5个。
l 以吴营、静庄为主的中心村:由王楼、吴营、中辛庄、静庄、郭庄、许各庄组成。其中,中辛庄、王楼、郭庄3个村较小,在500KV高压线以西规划北京第二国际机场建设影响范围内。本次规划将中辛庄、王楼、郭庄3个村迁到吴营、静庄村内,与吴营、静庄、许各庄村共筑一个中心村。
l 以草厂为主的中心村:西鲁村、东鲁村、草厂村3个村紧邻,为节约用地,将西鲁村并入东鲁村与草厂村共同组成一个中心村。
l 大香仪为主的中心村:大香仪、高庄2个村相邻,规划确定为中心村。
l 以西黄垡为主的中心村:东黄垡在电台电磁波影响范围内,规划将东黄垡迁到附近的西黄垡,两村组成一个中心村。
l 以西定安、东定安为主的中心村:西定安、东定安2个村相邻,规划将临近的军屯、柏庄、徐官屯与西定安、东定安组成一个中心村。
(2)一般村庄
对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无矛盾又远离镇中心区的现状村庄,规划原则上保留。村庄的建设用地要严格控制,按国家标准,控制在人均建设用地150平方米以内,其中宅基地控制在每户2.5分地以内。
规划村庄用地406.37公顷。
4.4.4农业生产区
镇域用地范围内除漷县镇中心区、觅子店组团建设用地相对集中外,城市基础设施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其余用地大部分为农业生产区。村庄分布在农业生产区内以便耕种。
规划耕地面积7154.1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739.6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0.2%。
5
道路系统
漷县镇近年修建了很多柏油路,由于城镇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和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城镇的道路网系统尚未建立起来。规划考虑在服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系统布局的前提下,结合漷县镇的现状路,采用方格网式的道路布局形式,形成过境公路和主、次、支路相结合的道路网系统,为漷县镇的生产、生活提供方便。
5.1铁路
镇中心区南部有一条规划铁路环线,呈西南东北向横贯镇域。
5.2过境公路
主要承担漷县镇的外部交通联系。
(1)京沈高速公路,红线宽100米。
(2)京津公路,红线宽60米。
(3)规划七环路,红线宽100米。
5.3主要道路
主要承担漷县本地区的交通与外部交通的联系,镇域内主要道路基本上呈三横、三纵式。
(1)现状大件路,规划红线宽40米。
(2)现状漷柴路,规划红线宽40米。
(3)现状于觅路,规划红线宽40米。
(4)镇域西部500KV高压线东侧规划一条南北的主要道路,红线宽40米。
(5)凤港减河南侧规划一条至郎府镇的主要道路,红线宽40米。
(6)镇域东南部规划一条自柴厂屯沿规划七环路南侧的主要道路,红线宽40米。
(7)沿觅子店中心区规划一条南北向的主要道路至西集镇,红线宽40米。
5.4次要道路
次要道路若干条,规划道路红划宽30米,详见道路系统分析图。
5.5支路
支路若干条,规划道路红线宽20~25 米,详见道路系统分析图。
6
绿化系统
漷县镇是个多河流的乡镇,该镇的绿化系统要结合镇区内的河流、区级文物13孔桥,建成具有漷县特色的绿化系统。漷县镇的绿化系统由带状的绿化轴线和块状的公共绿地组成。
6.1绿化轴线
一级:北运河是通州区最主要的景观河道之一,沿北运河两岸规划有不小于2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是漷县镇最主要的一条绿色景观轴线。
二级:沿公路、铁路、河道两侧规划有不小于1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是漷县镇的二级绿色景观轴线。
三级:沿一般道路两侧规划小于100米宽的绿化隔离带,为漷县镇的三级绿色景观轴线。
规划绿化隔离带用地1793.55公顷。
6.2公共绿化
城镇公共绿地分两级即中心绿地和小区绿地。中心绿地位于现状漷县村的西北部,是规划镇中心区的核心位置,规划绿地面积5.58公顷。小区绿地5处,分别位于漷县和觅子店居住区内。
规划城镇公共绿地共18.95公顷。
规划北运河河湾处公园用地64.88公顷,是漷县镇域内面积最大的公园绿地。该公园东邻北运河,西接京津公路,地处河湾,环境幽雅,景色宜人,该公园应成为北运河的一个景点,为人们休闲、旅游、观赏提供良好的活动空间。公园的建设内容需征求水利部门的意见。
规划全镇绿地面积共1812.50公顷,人均绿地面积181平方米,其中漷县镇中心区公共绿地11.51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6平方米。全镇绿色空间面积为9654.96公顷,占全镇总用地面积的84.9%;2010年镇中心区绿约覆盖率要达到50%以上。
7
市政设施
7.1给水与排水
(1)给水:漷县、觅子店各有一水厂,漷县2003年建成2万吨/日供水能力的水厂一座,觅子店2001年建成5000吨/日供水能力的水厂一座。规划漷县镇中心区、觅子店组团的供水分别由水厂经输水管网统一供水。
(2)排水:在漷县镇中心区南部,紧邻港沟河处,规划新建一污水处理厂。镇中心区的污水,由污水管网收集,经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港沟河。觅子店组团应独立建一污水处理厂,具体位置需由市政专业规划进一步论证。
(3)垃圾填埋场:在镇域中部利用现状大香仪村东南侧废弃土坑,经环保处理后,作为该镇临时的垃圾消纳场。
7.2供电与供热
(1)供电:漷县110KV变电站可解决镇中心区及周围地区的用电负荷。
(2)供热:漷县镇中心区供热安排两座锅炉,一座设在河西区,一座设在河东区,以便解决各自(河西区、河东区)的统一供暖。觅子店组团供热设施2003年在组团北部工业用地中已安排建设。
以上市政设施项目,还需经市政专业部门依据总体规划做进一步研究。
8
基本农田
依据通州区2003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漷县镇到2010年要确保耕地面积6752.5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739.67公顷。本次镇域规划耕地面积7154.15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5739.6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80.2%。该规划在保证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妥善协调城市建设用地和村镇建设用地的需要。
9
规划用地平衡
漷县镇现状建设用地2285.60公顷,规划建设用地1735.99公顷,规划减少建设用地549.61公顷。
在规划建设用地中有村镇建设用地1079.33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20/M
2。
注:村镇建设用地不包括用地平衡表中的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特殊用地。
漷县镇域现状用地平衡表
用地编号
|
用地代码
|
用地性质
|
用地面积(公顷)
|
百分比(%)
|
|
1
|
R
|
居住用地
|
36.36
|
0.32
|
|
R1
|
一类居住用地
|
1.47
|
|
||
R2
|
二类居住用地
|
7.24
|
|
||
R5
|
中小学托幼用地
|
27.65
|
|
||
2
|
C
|
公共设施用地
|
74.86
|
0.66
|
|
C1
|
行政办公用地
|
17.72
|
|
||
C2
|
商业金融业用地
|
55.76
|
|
||
C5
|
医疗卫生用地
|
1.38
|
|
||
3
|
M
|
工业用地
|
304.50
|
2.68
|
|
4
|
W
|
仓储用地
|
7.64
|
0.07
|
|
5
|
T
|
对外交通用地
|
129.75
|
1.14
|
|
6
|
S
|
道路广场用地
|
80.50
|
0.71
|
|
7
|
U
|
市政设施用地
|
15.20
|
0.13
|
|
8
|
G
|
绿地
|
14.35
|
0.13
|
|
|
|
|
公共绿地
|
4.61
|
|
|
|
|
生产防护绿地
|
9.74
|
|
9
|
D
|
特殊用地
|
15.30
|
0.13
|
|
10
|
E
|
水域和其它用地
|
10693.54
|
94.03
|
|
E1
|
水域
|
488.90
|
4.30
|
||
E11
|
鱼塘
|
267.46
|
|
||
E2
|
耕地
|
8034.43
|
70.65
|
||
E3
|
园地
|
155.71
|
1.37
|
||
E4
|
林地
|
55.46
|
|
||
E61
|
村镇居住用地
|
1229.69
|
10.81
|
||
E62
|
村镇企业用地
|
325.66
|
2.86
|
||
E67
|
村镇养殖用地
|
61.53
|
0.54
|
||
E69
|
村镇其它用地
|
74.70
|
0.66
|
||
合 计
|
总用地
|
11372.00
|
100.00
|
漷县镇域规划用地平衡表
用地编号
|
用地代码
|
用地性质
|
用地面积(公顷)
|
百分比(%)
|
|
1
|
R
|
居住用地
|
220.93
|
1.94
|
|
R1
|
一类居住用地
|
50.48
|
|
||
R2
|
二类居住用地
|
142.57
|
|
||
R5
|
中小学托幼用地
|
27.88
|
|
||
2
|
C
|
公共设施用地
|
90.77
|
0.85
|
|
C1
|
行政办公用地
|
20.29
|
|
||
C2
|
商业金融业用地
|
39.85
|
|
||
C5
|
医疗卫生用地
|
1.40
|
|
||
C6
|
教育科研用地
|
35.68
|
|
||
3
|
M
|
工业用地
|
350.86
|
3.09
|
|
4
|
W
|
仓储用地
|
4.12
|
0.04
|
|
5
|
T
|
对外交通用地
|
283.44
|
2.49
|
|
6
|
S
|
道路广场用地
|
250.59
|
2.20
|
|
7
|
U
|
市政设施用地
|
15.18
|
0.13
|
|
8
|
G
|
绿地
|
1812.50
|
15.94
|
|
|
公共绿地
|
18.95
|
|
||
生产防护绿地
|
1793.55
|
|
|||
9
|
D
|
特殊用地
|
18.24
|
0.16
|
|
10
|
E
|
水域和其它用地
|
8318.92
|
73.15
|
|
E1
|
水域
|
524.31
|
|
||
E11
|
鱼塘
|
95.68
|
|
||
E2
|
耕地
|
7154.15
|
|
||
E3
|
园地
|
17.78
|
|
||
E61
|
村镇居住用地
|
406.37
|
|
||
E62
|
村镇企业用地
|
70.09
|
|
||
E69
|
村镇其它用地
|
50.54
|
|
||
合 计
|
总用地
|
11372.00
|
100.00
|
10
实施规划建议
10.1漷县镇镇域总体规划一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变规划方案,如确需调整应报有关部门批准。
10.2要加快镇中心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使小城镇建设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10.3镇工业区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下招商引资,避免盲目性,对污染扰民,带磁、耗能多的工业项目应严格控制入区。
10.4北运河大堤内应依据规划严格控制建设用地。
10.5小城镇建设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规划的公共绿地、绿化隔离带用地镇政府要负责监督执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