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项专题 > 我是规划师 > 2021年第二季 > 第八集

规划解读:景山街道的保护更新与人居环境改善

  • 日期: 2022-01-13 18:10
  • 来源: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 字号:
  • 分享:
图片


导 读

景山街道紧邻故宫、景山,是皇城文化的核心展示片区,是北京老城中轴线空间序列的重要组成。为了保护老城风貌,街道持续推进街坊胡同院落内部的综合环境品质的提升,通过背街小巷和小微空间整治、申请式退租与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生活服务与市政基础设施增补、物管会与居民自治机制构建等方式,切实提升人居环境品质。




建设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2020年批复的《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18年—2035年)》中提出,通过公共空间建设、城市风貌管控引导街区保护更新,推动核心区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彰显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交融、历史文脉与时代风尚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塑造大国首都形象。


2021年8月31日,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转变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对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北京老城普遍存在着居住密度大、公共空间狭窄、居住空间局促、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也存在着一些不适应历史文化街区发展定位的业态,其业态形式、建筑风貌和质量都与历史街区的发展相背离。


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四合院是首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护老城风貌,北京老城各个街道、街区更新指挥部启动了多个片区的胡同环境整治、平房院落修缮工作。


规划亮点


1

黄化门街35号院


北京从2017年开始了背街小巷环境的整治工作,清华同衡责任规划师团队也配合景山街道完成了以三眼井等胡同为代表的环境提升工作。2020年,东城区开展“美丽院落”试点项目,环境提升从胡同延伸到院落内部。黄化门街35号院由景山街道申请成为试点之一,委托责师团队对院落的整体环境和居民生活水平进行提升。


项目着力于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对市政排水、地面铺装基础设施以及建筑立面等进行改造,切实解决老百姓生活难题。同时在公共空间设置花池、休闲活动空间,营造邻里情感氛围,整体提高生活品质。

 

图片

设计师与施工团队现场讨论 

图片

黄化门街35号院立面整治


2

兆君盛菜市场


兆军盛菜市场开业于2002年,是景山及相邻街道重要的民生服务设施。项目位于大佛寺东街,按照十五分钟生活圈(1-1.5km)的服务范围,几乎覆盖整个景山街道;除景山街道外,兆军盛菜市场的受众范围还覆盖了东华门、东四、交道口、什刹海等相邻街道,是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民生服务设施。


改造前,兆军盛菜市场存在建筑风貌质量较差,设施陈旧、卫生状况较差,有一定安全隐患等问题,不符合历史街区保护的风貌管控要求。


责任规划师团队对菜市场进行了改造提升。本次规划方案保持其作为景山及相邻地区重要民生设施的基本定位,打造具有当地历史文化特征的、烟火气的、便民的菜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特色的菜市场:特色的空间——通过第五立面风貌控制,挖掘菜市场大棚的传统坡屋面原始空间特质,规范空调系统,追溯北京老城中的特色菜场大空间;特色的业态——通过业态定向引入,建筑色彩、灯光系统的设计,打造彰显景山饮食、建筑文化特征的特色菜市场;人情味的店铺——鼓励特色小店和品牌塑造。


便民的菜市场:利用空置建筑改造,打造品类齐全,提质不提价的一站式“邻里服务大厅”,市民来这里不仅可以解决一顿好味道的早餐,还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还可以解决生活里的小修小补。


舒适的菜市场:提升菜市场环境品质,营造针对多年龄段人群的“舒适菜市场”。


安全的菜市场:优化结构安全、通风排水和消防安全设计,打造疫情常态化时代的“安全菜市场”。


可持续的菜市场:一期拟完成菜市场和商业街立面改造部分,将以菜市场运营为主体,引入社会资本,带动区域更新。目前引入的便民餐厅共生业态,将错时运营,提升品质,打造“可持续的菜市场”


兆君盛菜市场的改造规划,探索了如何满足核心区历史街区风貌的基础上,保留菜市场业态。规划着眼点不在于如何设计出吸引眼球的建筑形象,而是探索符合民生的业态形式。责师团队在方案设计之前进行了详细的需求调研,保证业态和改造细节贴合周边居民的需求;在风貌设计的过程中,经历了建筑的测绘等原始风貌的辨析过程决定如何做出回应历史街区的设计。


现状

改造后效果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菜市场入口改造前后照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菜市场改造后效果图

图片



3

角楼九号文化旅社的规划亮点


角楼文化旅社位于中老胡同,可眺望故宫角楼。现状建筑外观与街区风貌严重不符。然而,旅社改建投资较大,且由于疫情原因只运营了一年,经营者面对损失巨大,内心难以接受。在改造过程中,责师团队起到了化解矛盾、安抚情感的作用,给出了专业的建筑风貌提升方案,获得业主方认可。


改造过程分为三步走的方式:拆除现有加建部分——恢复原有建筑布局——对原有建筑进行符合“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风貌提升以及提升旅社功能品质的空间改造,将角楼文化旅社打造为传统与现代融合、文化与品质并存、住宿与体验交融的精品文化旅社。


风貌提升部分,规划设计优化了坡屋顶形式,提升了沿街立面形象。品质提升部分,规划提升了客房品质,优化了庭院空间,加强了安全保障,增加了公共服务空间。本次升级改造,将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旅社环境,为业主实现品质和盈利双提升,为街道打造精品文化旅社的地标,为城市塑造良好的风貌,为北京老城风貌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片

建筑鸟瞰效果


4

景山街巷立面整治


2017年开始,景山街道落实东城区要求,开展背街小巷整治工作,责任规划师团队也进行了长达五年的陪伴式设计,对街区内上百条街巷立面进行了系统的改造提升,以达到提升街区总体风貌,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改善民生的总体要求。通过分批分次的街巷整治,最终完成街道所有街巷的整治改造工作,实现街区总体环境改善的目标。


①形成了多专业协作的技术框架。组建了一支包括规划、文保、建筑、景观等多专业的设计团队,对街巷的总体规划把控、控规落实、文脉历史、建筑语汇、小微景观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设计。


②确保精益求精的空间实施。团队首先总结了传统设计语汇,对传统街巷立面的门窗、墙面、檐口、铺装、市政管线等十余项内容的样式、尺寸、类型、适用对象等进行了分析,并从中挑选出适合景山街道的样式,形成改造样式库。其次,对施工方面进行详细的要求。专门制作出一本方便施工团队理解应用的施工手册,提高了施工的精准度和施工速度。


③促使整治工作从面子转向里子。街巷的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责师团队希望能够通过努力促使居民自治,共同维护街巷风貌和环境。为此团队建立了“和巷议站”,形成居民议事厅,并借助线上小程序和线下宣讲,让居民参与到街巷立面整治和街巷整体的改造更新工作中,积极的献言献策,让居民成为街区更新的主人。

现状

改造后效果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动查看景山东街改造前后照片

图片



总结

景山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多年深耕,是一支多专业协同、实践经验丰富的团队,作为基层规划治理的智囊团责师团队重点为街道现状问题诊断、街区整治建议、相关规划审查、规划实施指导、社区共建共享等多方面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陪伴街道共同研究基层治理难题。两年来,责师团队配合景山街道完成了以三眼井胡同为代表的环境提升、东城区“美丽院落”试点项目黄化门街35号院的整体环境和居民生活空间改善、2020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更新展览及论坛、东皇城根北街40号院老旧小区改造设计、兆军盛菜市场改造设计、景山角楼九号文化旅社改造设计、知造局线下文化空间打造等多项工作,并获得2020年度“优秀责任规划师”。


在开展责师工作的过程中,团队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例如黄化门街35号院的居民对公共空间和市政设施提升非常满意,但在民意征集会上却表达了极大的质疑,因为院落空间改善需要拆除居民的自建房,居民的生活空间无法得到保障。在兆军盛菜市场改造设计前期讨论会上,街道、居民也表达了对于“网红菜市场爆改后生意惨淡,环境变好了,但烟火气消失了”的担忧。


通过不断的盘点总结,责师团队意识到老城更新的症结,就在于要从根源上聚力民生“七有”“五性”,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细,切实提升居住品质,提供生活便利。团队在做黄化门街35号院改善宣讲的时候,创建了一个微信群,非常意外的是,很多人在这个群里找到了老邻居的联系方式,也找到了社区归属感。同时,团队还在承接的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课题《首都功能核心区平房四合院建筑整治标准及实施要点研究》中积极寻找政策突破口,希望通过存量房屋利用等举措为院内居民的生活空间带来改善,同时引入附近单位职工、大学生等住户资源,改善社区逐渐老龄化的人员结构,为社区注入新的活力。


经过两年的陪伴式成长,兆军盛菜市场改造将于近期完成施工,黄化门街35号院每个小院的山墙面、门头都得到了修缮,市政下水工程已经实施完毕,居民排污、排水难题得到改善,公共空间外立面整治和环境提升工程完成,架空线入地和电力改造工程完工,分局、街道、居民对于责师的工作都非常认可。在社区营造方面,今年9月17日,位于隆福寺33号历经两年时间打造的文化品牌知造局正式对外开放,同步推出“鲤来做客”——世界遗产城市泉州主题互动展,吸引了很多社区居民前来打卡、互动。知造局的开启拉近了文化遗产与居民之间的距离,成为居民家门口的城市文化创意客厅,为景山及北京老城提供一处传统文化的精神栖息地。


在大众心中,规划师做的事情,是城市发展的整体把控,美好愿景的绘制,而这只是责任规划师的一面。其实北京老城责任规划师的工作,是非常接地气的。他们做的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空间的改善,更是通过建筑改造、社区营造、专业咨询的过程,以责任规划师为纽带,把政府、企业、居民联系起来,同时注入新生活新活力,把历史街区遗产保护、文化传承、社区营造的理念,传播到更多人的心里去,让遗产保护走进大众生活,打通国家治理到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推进全社会的共商、共建、共治。


主要作者简介


薛杨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四所规划师


王健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四所规划师



本内容首规委办首都功能核心区规划处、执法总队、东城分局也有贡献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团队:霍晓卫、阎照、王健、王子昂、楼吉昊、薛杨、高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