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2019年5月,北京市发布《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成为全国首个在市域范围内全面实施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城市。三年来,301个责任规划师团队已全面覆盖全市333个街乡地区,成为深入基层衔接规划实施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桥梁,在首都规划与治理体系中发挥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
城市更新行动和责任规划师制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北京市城市更新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了未来五年北京城市更新的目标和方向,行动计划提出北京城市更新要紧扣新版总规和发展实际,聚焦城市建成区存量空间资源提质增效,建立良性的城市自我更新机制。
在此背景之下,城市更新尤其需要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协调作用,搭建政府,社会公众,开发商等多元主体的利益表达和协商的平台,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激发全社会活力,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为服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专业力量更深入基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北京市建立了责任规划师制度。2019年5月,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北京市各区开始认真组织落实责任规划师工作机制,建立起联系规划与基层的桥梁。
近三年来,各区责任规划师团队与属地形成一对一的服务关系,承担“规划统筹”与“社区协动”的双重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自上而下”引导规划科学编制与实施的专业作用,以及“自下而上”了解社情民意、调动公众参与“城市共创”,结合自身特长技能,与基层政府共同孵化落地了一系列城市精细化建设的实践项目。
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的
建设与成效
为保障责师制度顺利实施,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牵头建立了“1+4+N”的责师工作支撑保障体系。即:
● 组建1个市级责师工作专班;
● 开展跟踪调查、制度完善、能力培育、智慧协同4项支撑保障工作;
● 搭建N种平台,孵化落地实施项目。
同时,我们亦在市规划学会成立街区治理与责任规划师工作专委会,为行业交流创造契机。
自《实施办法》颁布后,各区积极响应,截至目前,全市16个城区及亦庄开发区均已完成了责师聘任,实现了全市责师全覆盖,在近三年中形成了丰富的实践成果:
1
开展形式丰富的规划宣贯,搭建规划与百姓的沟通桥梁
责师肩负起“上下衔接”的枢纽传导作用,结合核心区控规公示、社区公共空间运营、儿童宣教活动等机会,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规划宣贯活动,为促进社会各方建立规划共识奠定了基础。
东、西城区责师讲解核心区控规公示内容
东四街道责师策划居民参与式会议
2
与公众携手共创,推进规划实施与精细化建设
责师调动公众共创,孵化落地了一系列城市精细化建设项目。例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落地了平房区院落厕所革命,海淀区紫竹院、小南庄及朝阳区双井、常营、小关等街道开展了体现参与式设计、儿童友好、适老化、无障碍应用等理念的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大兴青云店、怀柔琉璃庙等乡镇则推动了乡村营造实践。
海淀区紫竹院街道责师开展儿童参与式设计
大兴青云店镇责师开展乡村营造
3
创新基层治理机制,探索以城市更新带动社会治理的工作路径
部分责师协助基层政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基层治理创新制度。例如东城区朝阳门街道搭建治理创新平台、海淀区学院路街道发起“城事设计节”、海淀区清河街道建立“社区规划师”制度等,帮助街乡汇聚资源能量,激发了创新实践。
朝阳门街道责师协助搭建街道治理创新平台
学院路街道责师协助构建“四区融合”城市新形态
4
应用智慧城市手段,支撑规划决策与社区治理
责师探索应用“无人机”“大数据”“人本观测”等新技术协助开展工作。例如:朝阳区双井街道责师在服务片区内搭建“城市大脑”,客观感知、记录、分析公众行为数据以支撑规划方案;西城区大栅栏街道责师开展“人本观测”,以人的行为、构成为切入点,为相关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双井街道责师用数据监测微空间更新
大栅栏街道责师量化评估人群行为变化
5
及时应对城市防疫新需求,推动韧性城市基层建设
2020年初疫情暴发期间,北京城市规划学会向广大责师发出《发挥规划力量,共筑安全防线》倡议书。新街口街道责师迅速编制了社区防疫地图,为街道社区防控点及人员合理布局提供了基础;海淀区马连洼街道责师牵头对居住小区出入口空间进行了精心设计,建成了集安保、检测、登记、快递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玄关”,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舒缓了居民的情绪。
新街口街道责师绘制社区防疫地图
马连洼街道责师设计社区玄关
以小微公共空间为切入点的
责任规划师实践
1
小微公共空间更新的意义和价值
城市更新阶段,社会公众对于城市环境的需求逐步丰富、精细,广大居民的文化、休息、消费、娱乐、社交、审美需求日益增加、老人、儿童、妇女、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的需求逐渐得到重视,对环境更新的设计品质和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公共空间的精细化设计与环境品质提升成为责任规划师推动城市建设与民生改善的重要抓手。其中,街巷边角地、住区闲置地、零散腾退空间等小微公共空间面积虽小,却分布密集,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一经“变身”,便可成为居民喜闻乐见的休憩、健身、交往、活动场所。
在这一过程中,周边居民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建议,与责任规划师、基层政府、社区工作者、专业设计人员共同绘制空间更新蓝图,推动“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城市治理新格局建设,对于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提升城市精细化水平、带动基层治理格局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微空间·向阳而生”的成功实践
2019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携手中社社区培育基金、朝阳区民政局、朝阳区农业农村局、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共同发起了“微空间·向阳而生”朝阳区小微公共空间再生计划。
项目以创造有地区特色和归属感的社区公共空间为抓手,充分利用公益基金撬动社会多元参与,借助公益基金,精准链接政府、市场及社会各类资源,通过提案筛选、团队培力、方案设计、方案评审、落地实施共五个阶段,孵化形成“政府引领、社会出资、责师出智、居民共建”的小微公共空间更新实施新模式。
2020年10月,在责任规划师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双井街道“井点一号”、太阳宫地区“邻里花园”、小关街道“幸福甜甜圈”、南磨房地区“老场地上的新空间”、常营乡“玫瑰童话花园”5处体现参与式设计、大数据、儿童友好、适老化、无障碍等创新理念的小微空间实施完工,探索形成了“公共空间、公益基金、公开征集、公众参与”的“四公”工作方法,汇聚各方资源并带动其可持续投入,为城市更新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
双井街道“井点一号”微空间
太阳宫地区“邻里花园”
小关街道“幸福甜甜圈”微空间
南磨房地区“老场地上的新空间”
常营乡“玫瑰童话花园”微空间
双井街道微空间改造的创新探索
“微空间·向阳而生”项目的成功开展为许多街道开展小微公共空间更新建立了信心。其中,双井街道与责任规划师合作,陆续开展了“井点一号”“井点二号”“井点六号”等项目,在孵化过程中进一步创新探索了小微空间更新的工作方法。
1
多元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探索
项目动员了多方参与者,包括街道、社区、物业、企业、公益基金、责师、社会组织、高校、居民和商户的力量,共同参与选址、设计、议事、建设和维护。充分体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实现了资金的共融、利益的共享。通过公众参与形成长效的制度性力量,构建社区社会资本。
“挖井人计划”这个有特色的“乡贤力量”如何在社区可持续更新中发挥作用,带动后现代城居民联合、参与意识觉醒和自治能力提升,应该是其中的重要看点,责任规划师作为“粘合剂”在多元主体和社会资金参与社区更新过程中实现资源的统筹协调。
后现代城作为开放街区,居民楼业主、商住楼(SOHO)业主、底商业主、街道社区形成了多元主体,各自诉求有异,责任规划师对他们形成统筹协调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因此后现代城作为大都市商住混合小区的代表,汇聚了多元群体,该项目也将成为服务于居住群体、办公群体、商户群体、城市服务者群体的人人共享的公共空间示范项目。
公共参与设计工作坊
业主需求座谈会
2
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数据循证的科学性
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以“井井有条”数据智能的社区生活圈营造项目为工作核心,在双井进行了充分的基础研究和问题认知。利用移动调研工具、智能传感器对街道公共空间进行全面调研,形成街道问题地图;并与街道、社区进行沟通协商,确定可利用空间资源,制定街区统筹更新的实施计划,联合高校团队在此断基础之上进行精细化的改造设计。后现代城项目则是“井点”系列微更新的一个重要探索。
数据循证应用
责任规划师将“循证设计”运用到微更新实践过程当中,利用大数据、厚数据进行前期诊断,定量化描述现状问题,让改造提升效果可知、可感。利用环境监测传感器,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对场地内的噪声、异味、pm2.5等进行感知,暴露现状问题。借助公众提案小程序“云雀”线上提案系统,采用数据众包的方式,由居民自发反馈现状问题和使用需求,使得更新改造的内容更有针对性。该智慧化手段将贯穿微更新的整个过程,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赋能。
东四街道“美丽院落”实践探索
自2020年7月东四街道正式启动四个“美丽院落”试点改造项目,街道与责任规划师团队组织专业设计团队深入调研院落问题,针对每个院落各自特征和问题提出设计方案,与居民开展方案讨论,逐步形成了院落提升改造的设计方案。
院落改造专家评审会
街道与责任规划师组织召开了院落改造方案的专家评审会。在设计团队详细介绍院落现状情况、居民诉求和初步设计方案后,街道、社区、责师和专家对每个方案进行严格把关,从设计、实施、维护等多个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责任规划师和设计师经历了多轮方案的磨合,最终的设计方案将在吸纳居民意见后,很快与大家见面。
责任规划师和设计师征求居民意见
东四“美丽院落”项目是由街道、社区、责任规划师、设计师、社会组织携手居民共同开展的院落公共空间环境提升试点项目。项目通过全过程、全流程的公众参与,凝聚居民内生力量,推动身边的环境、设施提升,在切实改善生活品质、保护传统风貌的同时,形成院落环境维护的长效机制,提升社区居民治理能力。
东四三条17号院方案
结语
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与城市更新行动背景下,责任规划师成为衔接规划实施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桥梁,在首都规划与治理体系中发挥出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未来,相信更多创新实践将在责任规划师牵头多元社会主体开展的“城市共创”实践中不断涌现,为百姓的生活增添活力与温度。
赵 幸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社区培育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市责任规划师专班研究组成员
韩亚楠 城市象限 社区更新部部长
本内容勘察设计管理处、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也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