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2022年1月5日)
北京市通州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通州分局
北京市通州区统计局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和北京市要求,通州区自2018年10月起,开展通州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以2019年12月31日为标准时点汇总数据。通州区“三调”依据国家下发的调查界线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运用卫星遥感影像、地理信息系统、“互联网+调查”等技术手段,全过程严格质量控制,历时三年,全区参与调查600余人,汇集调查图斑9万余个,查清了全区国土利用状况。现将主要地类数据公布如下:
一、耕地8942.35公顷(134135.25亩)。其中,水田65.38公顷(980.70亩),占0.73%;水浇地8731.39公顷(130970.85亩),占97.64%;旱地145.58公顷(2183.70亩),占1.63%。
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79公顷(41.85亩);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0.24公顷(3.60亩);位于15度以上坡度耕地为0公顷。
二、园地4302.86公顷(64542.90亩)。其中,果园4180.73公顷(62710.95亩),占97.16%;其他园地122.13公顷(1831.95亩),占2.84%。
三、林地31068.62公顷(466029.30亩)。其中,乔木林地30051.26公顷(450768.90亩),占96.725%;竹林地0.53公顷(7.95亩),占0.002%;灌木林地10.67公顷(160.05亩),占0.034%;其他林地1006.16公顷(15092.40亩),占3.239%。
四、草地1591.18公顷(23867.70亩)。均为其他草地。
五、湿地77.30公顷(1159.50亩)。均为内陆滩涂。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2090.74公顷(481361.10亩)。其中,城市用地11971.28公顷(179569.20亩),占37.30%;建制镇用地1372.81公顷(20592.15亩),占4.28%;村庄用地18011.87公顷(270178.05亩),占56.13%;采矿用地4.91公顷(73.65亩),占0.02%;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729.87公顷(10948.05亩),占2.27%。
七、交通运输用地4954.34公顷(74315.10亩)。其中,铁路用地246.67公顷(3700.05亩),占4.98%;轨道交通用地130.27公顷(1954.05亩),占2.63%;公路用地3349.42公顷(50241.30亩),占67.60%;农村道路1227.98公顷(18419.70亩),占24.79%。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013.33公顷(105199.95亩)。其中,河流水面2047.70公顷(30715.50亩),占29.20%;坑塘水面1835.80公顷(27537.00亩),占26.18%;沟渠2105.51公顷(31582.65亩),占30.02%;水工建筑用地1024.32公顷(15364.80亩),占14.60%。
“三调”是一次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对于掌握真实准确的国土基础数据,服务首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调”数据成果全面客观反映了全区国土利用状况,也反映出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效措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全面落实“田长制”,确保全区耕地保护空间落图落地。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要严守“双控”“三线”,进一步增强增减挂钩的刚性约束。要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文章,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三调”成果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规划、重要政策举措的基本依据。要加强“三调”成果共享应用,将“三调”成果作为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相关专项规划的统一基数、统一底图,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供服务支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