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北京市以延庆区为试点开展农田灌溉能力提升工程。市工程所通过水文地质勘查、水资源论证、施工技术管理等技术服务,助力万亩良田“解渴”,以专业力量赋能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2月8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水务局印发通知,明确以“细定地、严管井”为原则,优化灌溉机井与耕地空间匹配,提升永久基本农田灌溉用水保障,并在延庆区率先开展农田灌溉能力提升试点工作。2月初,市工程所成功中标北京市延庆区农田灌溉能力提升试点项目,负责项目水文地质勘查、水资源论证及施工技术服务。
该项目主要涉及延庆区 9 个乡镇 103 个行政村、 1300 平方千米区域。面对工作量大、范围广、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等挑战,市工程所积极联系延庆区农业农村局、水务局,组建跨部门协作专班,构建起“分工明确、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同时,统筹内部优势力量成立 6 个野外调查组,深入村镇一线开展全覆盖式调研。通过水文地质详查、抽水试验、水质采样分析等核心技术手段,全面摸清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地下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及水质现状,为后续灌溉工程方案设计、技术选型及落地实施筑牢科学数据基础。
5月,经多轮数据论证与方案优化,项目确定新建及置换机井 170 眼,同步完成水资源论证报告编制工作,顺利通过北京市水务局审批。7月17日,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市工程所派驻专业技术团队驻场,实时破解施工难题,确保机井建设达到优质标准。截至目前,142眼机井已顺利出水,灌溉覆盖面积达2.1万亩农田,项目建设成效初步显现,为北京市全面推进农田灌溉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延庆经验”。10月10日,人民网以《北京市农田灌溉能力提升试点工程显成效,延庆 2.42 万亩良田迎来“解渴”良方》为题进行专题报道,充分肯定了该项目在保障农业生产、推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该项目的全面实施,将改善 2.42 万亩农田灌溉条件,既精准回应群众“稳定灌溉、提质增产”的迫切期盼,也通过优化灌溉体系提升耕地质量与综合产能,为延庆区葡萄、蔬菜等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助力形成“节水降耗——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良性循环,为区域乡村振兴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