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大兴工作动态

微空间四步走,创意“兴”空间——大兴区微空间改造的妙招宝典

  • 日期: 2022-09-09 10:03
  • 来源: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大兴分局
  • 字号:
  • 分享:

导读


2021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讲话精神,大兴区借鉴北京市“小空间·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计划”经验,采取“责师领衔、百姓主导、部门协同”工作模式,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大兴分局牵头组织开展“小空间·大生活”城市微更新改造系列项目。


大兴区“小空间·大生活”项目一期,由大兴新城范围内3个街道及责师团队开展小微空间改造试点工作。责师团队以居民、属地实际需求为出发点,选取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8处小微公共空间进行设计改造,其中包括兴丰街道2处、清源街道2处、观音寺街道4处。区城管委依托城市微空间环境提升专班,统筹指导属地做好项目推进工作。目前一期8处点位均已完成改造提升。


第一步:实地踏勘,精细调研


为深度解析微空间特质,实现精准把控与合理规划,各责师团队多次前往项目地块开展踏勘、测绘、测量工作,实时更新地块信息。

观音寺街道责师团队利用专业仪器,对点位实施24小时监控,使方案设计实现功能全天覆盖,为场地持续注入活力。兴丰街道责师团队组织地块测绘,力求减少设计误差,有效提升设计方案的准确性,为后续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清源路街道责师团队开展现场访谈,广泛征集居民意见与诉求。


第二步:公众参与,共享共治


责师团队聚焦居民诉求,通过形式多样的公众参与活动收集民意,打造“接地气”的规划设计方案。

1.观音寺街道清源佳园南侧口袋公园

地块位于双河北里二巷南侧,是周边两个小区居民的主要休闲活动场所。责师团队通过组织社区座谈活动,将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区居民代表共聚一堂,多方共议方案。针对居民提出的没有步道、绿化缺失等问题,责师团队通过增加健康绿道实现具体落实,结合绿化景观重塑使其与小区融为一体,打造休闲、健身于一体的街角空间。


2.观音寺街道新安里球场

地块位于广阳大街西侧,场地内的篮球场、足球场,是周边居民休闲运动的主要场所。责师团队通过发放调研问卷,整理调查结果。方案设计过程中,责师团队结合地块运动休闲主题,打造健康标识性地标,有效提升了场地的空间感。


第三步:小微更新,聚焦问题


责师团队聚焦主要矛盾,力求通过协调场地与人的关系实现“一个方案设计,解决一个居民问题”。

1.观音寺街道团河路与新凤河交界东南角

地块位于盛嘉华苑小区西侧,现状为绿地公园,是居民的休闲场所。公园内绿化单一、部分斑秃、缺失主题。责师团队通过设计改造,增加绿化植被品种、面积,增加部分步道照明,安装法制宣传标识,形成法制长廊,普及法律知识,不断提高辖区居民安全感。


2.观音寺街道观音寺北里大门口

地块位于观音寺北里大门空间,是小区的主要出入口。改造前小区入口与商业街风貌极不协调,变压器暴露在外存在安全隐患,居民改造需求强烈。责师团队采用铝制板对变压器进行保护、隔离,保障场地安全;同时,对观音寺北里小区大门口进行整体提升,提高居民幸福感。


3.兴丰街道富强西里4号楼南侧街角绿地

地块位于兴华大街与富强路交汇口,是街道重要交通、展示节点。改造前地块通行不畅,存在安全隐患;绿化单一,难以满足展示需求;空间整体利用率较低。责师团队通过缓冲空间设置,优先解决步行交通问题;同时利用现状墙面为街道打造文化展示空间,提升空间的可识别性。


4.兴丰街道富强东里22号楼南侧街角绿地

地块位于兴丰大街与富强路交汇口,紧邻社区主要出入口,是社区门户所在。地块限制条件众多,居民隐私难以保障,环境卫生问题较为突出。责师团队通过栅格景墙树立,保证采光,同时保护居民隐私;统筹考虑街道风貌延续性,参考周边项目设计手法对市政设施进行围挡,打造具有韧性的社区门户绿地景观。


第四步:城市标识,激活空间


责师团队聚焦空间提质,通过差异化的设计手法突出地块特色、描绘地块故事、提升场地氛围。

1.清源路街道枣园北里1号楼东侧街角绿地

地块位于枣园北里一号楼东侧,枣园北里小区围栏外,属于社区边角地快。地块改造前缺少植物景观,既有墙面缺乏展示效果。责师团队通过一道连续的绿墙柔化街角界面,增加街道老照片,利用出入口、座椅等设施围合空间。形成一条叙事性的故事线,营造一个具有街角形象展示,记忆感知的户外展廊。


2.清源路街道枣园尚城南区东侧街角绿地

地块位于枣园尚城小区南区东南角,小区围墙外,是道路转角空间。地块改造前绿地景观单一、电箱缺少围挡、场地缺乏特色。责师团队充分发挥其街道形象展示节点作用,以轻介入的改造手法,通过打造一条枣红色飘带作为树池形态。同步增加植物景观和文字标识,营造一个具有场地标志性的街角公共空间。



小结


“小空间·大生活”城市微更新改造项目是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大兴分局组织、属地统筹、责师团队负责的多批次、可持续、具有社会意义的落地项目。一期项目8个点位的落地实施,为大兴区小微空间改造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伴随微空间改造工作的持续深入,将逐步实现以点带面的发展趋势,对城市形象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