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昌平工作动态

用好“加减乘除”,破解“办证难题” ——昌平区历史遗留兆丰家园项目成功打通办证路径

  • 日期: 2025-11-04 17:39
  • 来源: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昌平分局
  • 字号:
  • 分享:

“历史遗留办证问题,就像一道难解的‘奥数题’,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攻坚,就一定能找到破解方法。”昌平区历史遗留项目调度会上,这番话不仅精准点出了破解历史遗留办证问题的复杂性,更传递出攻坚克难的决心,为兆丰家园项目打通办证路径锚定了工作基调。

兆丰家园项目属于市区联合土储项目“三定三限”安置房项目,位于昌平区沙河镇。该项目建设单位为住总集团,拆迁安置单位为昌房公司,一级开发主体单位为未来城公司,由上述三家公司共同负责村民回迁安置工作。该项目于2009年开工建设,2011年竣工后陆续入住,共有11栋住宅楼,涉及房屋2656套。此前,因项目前期手续不完善,不动产权证书办理工作长期停滞,不仅成为压在回迁安置居民心中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更是昌平区历史遗留项目中一道难解的“奥数题”。如今,昌平分局以实干破题,这一困扰十余年的不动产登记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善用“加法”:多方协同聚合力

面对这一办证难题,昌平分局用好“加法”,以调度会为纽带汇集项目相关单位,整合多方力量协同攻坚。针对项目未办理供地手续、未取得竣工验收及实测备案等问题,昌平分局通过“找问题、聚合力、定责任、拟方案、绘流程、盯进展”的闭环工作法,持续加强调度力度。在项目推进的后期,为加快打通项目办证路径,昌平分局进一步升级调度机制,将“周调度”加码为“三天一调度”,把任务精准明确到“日程表”,将问题逐项细化至“待办单”。为项目破解办证难题“加”足动力,实现流程的“紧密衔接”。

巧用“减法”:容缺办理优流程

在项目实测备案手续完善阶段,昌平分局用好“减法”,强化统筹调度,联合区住建委推行容缺办理的服务模式,为申请材料做减法。针对项目中涉及违建的楼栋,允许项目主体在拆除违建后补交相关材料,同时先行开展其他不涉及违建楼栋的实测备案工作,直接“减”去冗余等待环节,大幅压缩审批周期,显著提升办理效率。为项目破解办证难题“减”负松绑,实现流程的“轻装提速”。

实用“乘法”:市区联动提效能

在土地出让合同办理的关键环节,昌平分局用好“乘法”,构建市区联动的工作格局。在市自然资源利用中心加速推进地价评审的同时,昌平分局同步指导项目主体梳理安置人员名单、准备个人合同签订工作。不仅实现土地出让合同签订时限的极限压缩,更推动整体办理周期的成倍缩短。为项目破解办证难题“乘”出速度,实现流程的“效能倍增”。

活用“除法”:明晰分工齐发力

项目由三家单位联合建设,前期因住总集团、昌房公司、未来城公司存在多头管理、权责不清等问题,导致部分工作推进缓慢。昌平分局用好“除法”,将责任“一分为三”,主动牵头组织三方协调会,明确三家单位在手续完善、材料提交、资金拨付等环节的职责边界,消除责任的交叉地带与空白区域,推动三家单位从责任的模糊不清转变为分工明确,将分散的三股力量拧成同向的攻坚合力。为办证难题“除”去障碍,实现流程的“清晰高效”。

兆丰家园办证难题的成功破解,是昌平区敢于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解办证难题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昌平分局将持续聚焦历史遗留办证难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科学思维着力破难点、疏堵点、消痛点。始终以“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作风,坚持用“奔着问题去、迎着难题上”的担当,不断攻坚克难,真正让昌平区历史遗留办证工作的各项任务落下去,切实让惠及民生的各项工作实起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