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 昌平工作动态

昌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十年变迁: 从“跑断腿”到“零跑动”的民生答卷

  • 日期: 2025-04-02 11:00
  • 来源: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昌平分局
  • 字号:
  • 分享:

自2015年3月1日《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历经十载,取得了辉煌成就。十年间,昌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从老式窗口拥挤排队到智能导办全程陪伴;从纸质材料层层流转到全程网办指尖秒办;从历史遗留问题积压到“交房即交证”“交地即交证”“抵押即交证”创新突破……昌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硬件设施全面升级、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累计办理业务近百万件,书写了政务服务改革的“昌平样本”。

一、硬件升级:从“小窗口”到“智慧大厅”  

2015年,不动产登记统一登记职责整合后成立昌平区不动产登记事务中心,继续沿用原区住建委房屋登记大厅,由于办公面积不足,导致窗口以及群众等候区面积受限,群众排队时间长,体验感较差。同时存在办公设备老化,无法实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需求等问题。2020年,昌平区不动产登记大厅搬迁至景兴街新址,标志着硬件设施全面升级。新大厅建筑面积达9500平方米,设置55个窗口、200余个等候座位,划分取号等候区、窗口受理区、自助服务区等功能区域,并配备自助取号机、查询机、打证机、填单台等设备,实现“一站式”服务。

智慧大厅通过电子显示屏实时展示业务进度,通过短信及时推送业务进度,打造安静有序的办事环境,变被动询问为主动告知。引入“无纸化受理”设备,支持电子签名、区块链存证,实现受理查询无纸化办公。硬件升级不仅改善了办事环境,更通过分区域、分层级管理,有效解决“露天排队”“设施不足”等痛点。

昌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狠抓“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各项改革措施落地,推行“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即时办结、同窗出证”综窗模式,从2019年2个综合窗口增加到2020年20个综合窗口,接待能力明显提升。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登记、缴税、交易各部门工作人员,通力协作,大大减少企业、群众等待时间,窗口服务从“能办事”向“好办事”转变,赢得企业、群众的一致好评。

二、服务提升:从“排队等”到“指尖办”  

(一)实现全业务预约。推行网上和现场预约模式,分时段办理,避免扎堆排队,实现“居家等号、精准到场”。办事群众根据自己选择的预约时段,到达现场报到即可等待办理业务,有效杜绝取号排长队现象,服务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二)全程网办提速增效。2020年推出“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改革,同时不断拓展全程网办业务范围,目前已覆盖房屋过户、抵押等17类高频业务,群众可在家完成申请、缴费、领证全流程,电子证照与EMS寄递服务实现“零跑腿”,目前昌平区网办率达47%。2023年先后实现“交地即交证”“交房即交证”。2024实现全市首例“抵押即交证”、全区首例定向安置房“交房即交证”“跨省通办”以及“高效办成一件事”案例,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三、智能化转型:从“人工核验”到“AI预审”  

昌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积极推进数据深度治理专项行动,解决历史数据质量问题。同时探索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新模式,2024年在全市首创引入“AI预审+RPA”预审功能,实现业务办理流程的智能化升级。通过智能识别技术,系统自动抓取相关材料和信息,让计算机“看懂”材料并进行智能比对,将网办抵押业务办理时长由20分钟缩短至5分钟,大幅提高了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企业和群众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体验。目前,昌平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正在积极探索Deep Seek等国内领先AI大模型在不动产登记领域中的运用,将人工智能推广到业务咨询、业务办理等丰富场景,逐步打造“一站式”智慧服务平台、多层次、多维度“AI智能+不动产登记”全新便民利企服务新模式的可能性。

四、服务民生:从“标准化”到“人性化”  

(一)适老助残服务。设立绿色通道服务老弱病残群体,提供上门办理、延时服务;蓝马甲咨询团队全程引导解决群众疑难问题。增设双语标识,便利外籍人士办事,助力国际交往环境建设,让服务有制度、有温度。

(二)企业定制化服务。针对企业办理登记业务的需求,设置企业综合窗口,企业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无需预约、无需预审,针对企业间存量非住宅转移登记的无需网签,同时落实卖方税后置政策,真正做到即来即办,优化区域营商环境。  

(三)历史遗留问题攻坚。昌平区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创新工作思路,逐步化解老旧小区安置房等“难办证”问题,近年来已打通路径项目36个,涉及房屋29450套,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保障群众“居有所安”。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颁发全市首本宅基地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激活农村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十年间,昌平区不动产登记从“有”到“优”,从“便捷”到“暖心”,每一步变革都紧扣民生需求与技术前沿。未来,昌平将持续深化“数字政务”,探索更多智能化应用场景,为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群众获得感注入新动能,为打造首善标准的“北京服务”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昌平样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