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成果 > 规划解读

登上“新总规号”公交,未来和“大城市病”说bye bye!(解读总规第六集)

  • 日期: 2018-09-25 16:20
  • 来源: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 字号:
  • 分享:

相关内容: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

视频加载中···请耐心等待,IE模式打开比较慢,请使用急速模式或者谷歌浏览器。

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烦恼,大北京也不例外!不过未来的北京要和“大城市病”说byebye



           

小伙伴们,快登上“新总规号”公交,一起开启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出行体验。


公共交通优先战略的引领下,到2035年,轨道交通里程将翻两番,不低于2500公里;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里程翻一番,超过1500车道公里;建成区道路网密度也要力争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枢纽换乘效率更高、环境更加人性化,公交服务水平也大大提升。


在提高公共交通支撑能力的同时,将实施更科学、严格、精细的交通需求管理,降低小客车出行比例和强度,规范停车管理体系。

当然,我们还将积极建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引导共享自行车等新兴交通模式健康发展,倡导智慧出行、平安出行,到2035年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80%。



           

除了缓解交通拥堵,新总规还围绕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大城市病”问题提出了综合改革措施,我们接着往下看。


治理大气污染,要记住四点:控制燃煤污染物排放、推进交通领域污染减排、削减工业污染排放总量、严格控制扬尘和农业面源污染


在正常气象条件下,到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56微克/立方米左右,到2035年大气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促进水与城市协调发展,必须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控用水总量,调整用水结构,恢复和保护本地水源,系统推进水污染治理,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国际一流、绿色环保、城乡一体的要求,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运行保障能力,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积极推广海绵城市、综合管廊、资源循环利用等先进理念和新技术,解决积水内涝、马路“拉链”、垃圾围城等顽疾固症。

健全城市公共安全体系,增强抵御自然灾害、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管理能力,提高城市韧性,让大家生活更安全、更放心

从精细化管理着手,将网格化管理作为基础,推广河长制、街巷长制和“小巷管家”模式,不仅管好主干道、大街区,更要治理好每个社区和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从依法治理入手,更加注重运用法规、制度、标准来管理城市,提高全民守法意识和文明素质从多元共治入手,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依靠大家共同参与城市治理



           

怎么样?小伙伴们,你是不是也一起来参加,从身边做起,从力所能及的做起,为北京的可持续发展出一份力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