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城乡规划 > 规划类公告 > 房山规划类公告

关于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二期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公示期间公众反馈意见采信情况的通告

  • 日期: 2025-11-07 15:59
  • 来源: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房山分局
  • 字号:
  • 分享:

2025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房山分局对良乡大学城主园区《首都师范大学良乡校区二期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了为期7个工作日的网上和现场公示。公示期间共收到留言100条,经研究,共涉及以下几方面问题,现将有关采信情况通告如下:

一、属于我局职责的各方不同意见

1.公众反馈意见:关于1#、3#宿舍楼高度、位置、间距等对北侧居住小区采光、日照、通风、隐私等影响问题

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意见:我们高度重视项目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在设计阶段进行了审慎的分析与评估。项目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经核,该地块规划限高为36米,本次方案北区学生公寓1、3号楼高度为36米,北侧局部8层,高度为33.8米,1、3号楼间距最小处20米,北侧最宽处26.8米。规划建筑与现状建筑的间距按照《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试行)》(2003)《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等标准进行建筑间距控制,并经日照计算满足对相邻住宅的日照影响。建筑间距方面,根据《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试行)》(2003)中建筑间距系数有关要求,本次新建建筑与北侧居住建筑间距要求大于1.7H,现设计建筑间距63.68M>1.7X36M=61.2M,满足规范要求。日照方面,根据《建筑日照计算参数标准》(GB_T50947-2014)进行日照计算,本次新建项目后北侧产生影响的住宅大寒日最少日照时间仍可达到5小时左右,高于《住宅项目规范》GB55038-2025中大寒日不小于2小时要求,优于国家规范。隐私方面,项目1号公寓楼与北侧居住小区11号楼的规划设计间距为63.68米,3号公寓楼与北侧居住小区12号楼的规划设计间距为66.18米,优于《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中“一般情况下不宜低于18米”的非强制性要求。风环境方面,现行国家和地方标准对建筑间的通风间距无具体要求,其间距需求已综合在建筑间距系数中体现,新建宿舍楼与北侧居住小区的间距优于国家、地方规范规定。

我分局意见:实施单位意见属实,予以采信。

2.公众反馈意见:关于建议调整北区北侧快递柜、外卖柜位置的问题

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意见:采信公众反馈意见,取消北区北侧外卖柜及快递柜。

我分局意见:实施单位意见属实,予以采信。

3.公众反馈意见:关于建议调整校园出入口位置的问题

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意见:校园分为南北两区,且南区用地面积及建筑规模大于北区,大学生的课业生活时间较为灵活,教职工及学生在课业生活期间主要是在校园北部和南部之间流动。项目前期阶段已组织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并取得批复,校园不同方向均设有出入口。

我分局意见:实施单位意见属实,予以采信。

4.公众反馈意见:关于北侧化粪池位置的问题

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意见:由于该地块的污水管线及排口在北侧,为保证污水顺利排放,需要设置化粪池将污水预处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线。化粪池距离国贤府最近单元楼位32.5米,化粪池埋地设计覆土2米,与北侧居住小区距离较远,未违反相关规定。

我分局意见:实施单位意见属实,予以采信。

5.公众反馈意见:关于1、3号公寓楼间距导致狭管效应、交通疏散等问题的意见  

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意见:北京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建筑朝向正南北,北区1、3号公寓楼中间通道与北京主导风向西北风呈22.5度夹角,北侧自行车库种植防风树阵,可有效减缓通道狭管效应。本项目已开展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校园内风速分析、风速放大系数达标分析、无风区计算分析均满足绿标要求。项目设计方案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规范的要求。

我分局意见:实施单位意见属实,予以采信。

二、与我局职责无关的意见

公众反馈意见:关于道路管理方式、噪音等问题的意见

建设单位及设计单位意见:按照本项目设计方案,未对城市道路进行封闭。

我分局意见:具体以交通管理、生态环境等相应部门意见为准,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