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项专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修订颁布施行 > 新测绘法贯彻落实

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通过验收

  • 日期:2017-06-22 15:19
  • 来源:
  • 字号:
  • 分享:



  2017年6月22日,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验收会在京召开,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维森出席会议并讲话,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副巡视员陶志红主持会议。
  验收会上,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为组长的11名专家组成员听取了普查工作报告、技术报告和成果报告,观看了系统演示,审阅了相关文档和成果资料。专家指出,北京市增加了2个二级类、22个三级类,细化了40个四级类,补充和丰富了具有城市特色的普查内容和指标体系;建成了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和信息服务系统,开展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编制了系列图集图册挂图;构建了城市地理国情普查监测数据快速获取与处理技术方法和工艺流程,研究丰富了城市地理国情统计分析的内容与指标,发展了时空大数据与物联网数据、实时大数据和专题数据的融合方法,研制了地理国情大数据信息平台,编制了地理国情系列标准,完成了地表沉降、城市功能、城市环境治理等多种典型专题监测应用、统计分析。形成了丰富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首次系统、全面、客观、准确地获取了北京市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摸清了地理国情家底,成果真实准确可靠。验收专家一致认为,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组织实施得力,责任分工明确,普查方案科学,技术路线合理,生产实施规范,质量控制有力,技术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方面成果显著,按时、优质地完成了各项普查任务,同意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通过验收。
  通过专家质询,专家组对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京津冀协同发展、非首都功能疏解、城市副中心建设、违法建筑分析评估、背街小巷环境整治、冬奥会场馆选址和北京新机场建设等国家战略、重大国事和重点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获得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领导、北京市领导的肯定和认可,给予了高度评价。建议进一步加大普查成果推广应用,在城市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李维森对北京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表示祝贺,并对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开展、取得的成果,以及国情监测应用工作取得的进展给予高度评价。李维森对进一步做好普查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做好普查成果的发布,做好各类普查成果数据的解读工作,让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充分了解和使用普查成果。二是依据各部门业务需求,进一步推进普查成果的深度应用。三是全面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依托良好的基础、人才,不断创新在城市基础性监测方面向前走一步,在全国起引领示范作用。
  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范围为北京市全市域,共1.64万平方公里,包括16个区,同时考虑与北京市接边的部分津冀地区。北京市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于2013年启动,2017年6月结束,经过几年的工作,北京市地理国情普查基本查清了标准时点下北京市域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类别、面积、长度及其空间分布等情况,获取了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地理国情数据,建立了包括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精细化数字高程模型、地表覆盖和地理国情要素等普查成果数据库,开发了地理国情数据采集、集成管理、统计分析、成果展示、监测应用和共享服务信息系统平台,完成了基本、综合和专题统计汇总、分析和评价,编制了普查报告和普查图集图册挂图,实施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地理国情专项监测和示范应用,圆满完成了国家和北京市普查任务,取得了一批有特色、有价值、有影响的成果。
  其中,在服务违法建筑治理工作中,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单体建筑、多期遥感影像等数据,与北京城市规划用地数据进行匹配和比对,准确掌握了全市违法用地、违法建筑的总量和空间分布情况,为北京市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提供了决策支撑。此工作得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库热西局长的肯定:北京市利用普查监测成果服务专项工作的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十分珍贵,值得各地学习借鉴。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梳理提取了全市1.3万条街道、小巷、胡同名录并发至各区,涉及16个区的225个街道、乡镇,为研究制定2017-2019年全市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计划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持。制作的东城区“百街千巷”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三色任务图集,在2017年5月份的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暨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动员部署大会上得到了时任市委副书记、市长、首都文明委第一副主任蔡奇的表扬,要求在全市进行推广。
  北京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通过验收,标志着北京市结束普查工作,将转入常态化监测阶段。北京市后续将继续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测绘法》,开展常态化监测。加强监测顶层设计,在城市基础性监测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专题性监测,深化统计分析应用研究,加紧制定地理国情监测管理办法,稳定投入机制,在城市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