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项专题 > 普法和依法治理 > 6.25全国土地日

全国土地日·成效|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筑牢粮食安全基础

  • 日期:2022-06-23 19:43
  • 来源: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 字号:
  • 分享:

微信图片_20220623191302.jpg

导 读

北京市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决策部署,在自然资源部指导和政策支持下,全面建立“田长制”,统筹开展复耕复种工作, 耕地保有量从140万亩回升到了166万亩以上,耕地保护工作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在坚决守住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和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严守耕地底线,

全面开展复耕复种



市委、市政府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要求上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首都规划的特殊重要性,全面落实新版城市总体规划,坚决维护规划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落实总规确定的全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66万亩的目标。2021年初,将通州等8个区24.69 万亩耕地保有量缺口复耕复种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区,并纳入“田长令”发布,列入市级“田长制”月调度固定议题。复耕复种工作按照“实事求是”“耕地保护优先”“坚持规划引领”的原则,在确保不伤农毁林、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明确坚决纠正原二调耕地和原基本农田保护不力问题的思路,依据总规和分区规划,结合各区现有自然资源禀赋,深入分析研判山水林田湖路之间的内在关系,引导各区在分区规划的非建设用地范围内扣除生态保护红线和分区规划建设用地,全市已批或可预见的轨道市政交通项目、已批农转用项目,再扣除两轮百万亩造林、林地保护1~3级林、平原生态养护林、一道绿隔(城市公园)、完善政策生态林、山区生态林、退耕还林等用地后,选取大于15亩的地块作为复耕资源,充分统筹区域生态资源,科学、实事求是推进复耕复种工作。截至2021年12月底,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已圆满完成年初下达的约25万亩复耕复种,耕地保有量回升到了166万亩以上,履行了国家下达我市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任务,实现了耕地由历年递减向回升的历史性转折。



坚持规划引领,

重塑耕地保护空间


2018年以来,北京市在自然资源部的指导下,确立了150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66万亩耕地保有量、200万亩耕地保护空间层层递进的耕地保护格局目标。2021年,站在坚决落实总规、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高度,以规划为引领,在理清历史旧账和进一步夯实自然资源本底上狠下功夫,全面摸清耕地真实现状,在 2020年划定的200万亩耕地保护空间基础上,通过整改、调整、补足等方式进行分类处理,有序推进耕地保护空间复耕复种和耕地保护空间重塑工作。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及其储备区的调整优化划定,推动规划非建设空间的格局形成和质量提升,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全部为稳定利用耕地储备区和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全部为耕地的目标,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与城市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不交叉不重叠,优化首都生态安全格局,打造践行藏粮于地、维护国家安全的首善典范。




坚持减量发展,

严格落实占补平衡


近年来,北京市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密围绕全市耕地资源潜力,结合“疏整促”“基本无违建区建设”强化未利用地、拆违腾退用地等生态修复用地管护利用,坚持“环保、绿色、可持续”工作原则,注重“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 坚持耕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相衔接,有序开展土地整治和复耕复种工作,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在实现减量发展的同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态和耕地保护空间。在复垦项目立项选址上,综合考察项目地块的规划内容、区域特色、水源环境、污染情况,以兼顾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最大限度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符合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组织专业力量认真分析审查,从源头上严格把好关口,确保项目地块符合新增耕地要求。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以提高耕地质量水平为前提,把治田与治山、治水工作整体推进,扎实开展项目地块土壤质量检测和治理,规范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评估,确保项目各项控制指标达到设计要求。项目竣工验收时,严格按照国家和自然资源部关于土地整治项目质量控制的相关标准,由北京市生态地质研究所专业队伍,开展项目验收,确保新增耕地质量。2021年,全市完成41个土地整治项目,产生新增耕地约1.22万亩。2022年,北京市已完成的复耕耕地,按自然资源部要求验收入库用于占补平衡。




坚持村地区管,

规范设施农用地管理


落实村地区管,创新激励措施把每一块耕地都管好种好。落实自然资源部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文件要求,印发了《关于加强和规范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的通知》,将设施农业用地备案权限下放到乡镇,优化工作流程,明晰监管职责,同时,制定了《蔬菜种植及畜禽水产养殖的设施农业用地导则》,进一步细化了相关设施农业用地标准。制定了《北京市高效设施农业用地试点工作方案(2020年-2025 年)》。完成全市第一个试点项目“翠湖智慧农业创新工场——绿色示范工厂”22.6360公顷的设施农业用地备案,为实现首都“菜篮子”安全稳定供给和应急供应提供用地保障。2021年,全市已完成设施农业用地备案项目985个,面积约12.09万亩,其中731个项目已完成上图入库,面积约7.98万亩。




2022年耕保工作,

重点落实三项任务


锁定空间保田。锁定200万亩保护空间,继续加大推进复耕复种力度,实现永久基本农田全部为稳定利用耕地和储备区全部为耕地,落图落位后上报自然资源部批准。


增减平衡补田。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和进出平衡,组织各区编制年度耕地“进出平衡”总体方案,明确耕地转为林地、园地、设施农业用地的规模、布局、时序和年度内落实“进出平衡”的安排。修订耕地开垦费征收标准、严格新增耕地入库和监督管理,公开新增耕地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占补平衡。


多措并举管田。落实“田长制”,强化“村地区管”, 深入开展耕地卫片监督,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用地备案,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全市耕地一亩都不少。 




各区典型经验做法




大兴区:开源引活水 复耕壮粮仓

大兴区“开源引活水 复耕壮粮仓”,创新耕地保护新路径,重塑北京南城耕地保护新景象。大兴区既承担着建设“三区一门户”“打造首都南部发展新高地”的功能定位和重任,又是全市耕地保护任务最重的区,面对城市发展建设需求强劲与耕地资源保护形势严峻并存的现状和艰巨任务,先后研究解决新增耕地潜力区与耕地保护空间划定,资金来源与保障机制,政策指导与实施路径三个关键问题,复耕约9万亩。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真抓实干,在现有“九田”(全市九大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分布区基础上,构建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并借力大兴国际机场这个国家发展新动力源,接轨现代化农业发展新思路,打造万亩良田集中示范区,孕育耕地保护发展好前景。


顺义区:深挖潜力 跟踪问效

顺义区精准施策、深挖潜力,复耕工作突飞猛进、卓有成效。作为高端制造、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顺义区深挖自身资源禀赋潜力,积极统筹资源需求与复耕任务,持续调整优化耕地保护空间,自加压力,从严从紧,不断提升战略发展空间,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复耕工作采取“摸清底数、密切对接、精耕细作、 跟踪问效”的方式,对区内各镇复垦潜力进行摸排调查、细化分解并落实到位,精细量化复耕成果,源头把控复耕质量,复耕约7万亩,不断打造复耕工作新高地,万亩良田再现丰收景象。


房山区:统筹资源 优化布局

房山区多镇联动,以耕地保护空间复耕工作为契机,优化林田布局、坚守耕地红线。作为北京西南门户,房山区承载着建设首都西南部生态屏障,服务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职能。坚持规划引领、强化资源禀赋统筹,以恢复原耕地用途为抓手,推动山区、平原地区林田资源整合,大力开展耕地保护空间复耕工作,复耕约5万亩。通过平原、山区乡镇的联动、互补,房山区生态建设正稳步向宜耕则耕,宜林则林迈进。目前,作为“九田”集中连片区的窦店、琉璃河等片区再现千亩大田。深入实践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实现房山区生产、生活、 生态的和谐统一。


朝阳区:落实责任 科技监管

朝阳区多部门联动,以科技创新与资金保障,共同推动耕地保护空间“划得准、看得住、种得好”。朝阳区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积极落实耕地保护区级主体责任。构建部门联动机制。市规划自然资源委朝阳分局会同区农业农村局,各乡政府、国有农场共同划定了耕地保护空间;工作推进过程中,商请区财政局、区园林绿化局、区水务局共同研究,确保“划得准”。创新监管手段。朝阳区结合大数据平台建设,构建了耕地监管 AI 系统,以摄像头全覆盖、系统自动识别、智能执法 APP 相结合的方式,创新监管手段,确保“看得住”。


怀柔区:林田交融  量质兼备

怀柔区统筹协调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打造“林田交融”的科学田园。以怀柔科学城控规主导功能区为引领,有序实现科学田园内优质耕地集聚、 布局优化与生态改善,发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景观、文化”等多种功能与价值,将科学田园系统打造成为山水林田有机共融的生态区。立足生态涵养区资源禀赋,严格区分耕地保护空间和生态建设空间,精准实施差别化耕地保护引导,以稳定利用耕地保护空间为主体,遴选镶嵌在成片耕地之间及周边的宜耕后备资源及低效果园开展土地复耕,复耕 1.55 万亩,梯次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耕地保有量储备区”。


海淀区:精织细补 高效利用

海淀区精织细补、构建中心城区耕地保护新模式。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海淀区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紧抓新时代发展理念,深入研究区域耕地资源禀赋,以规划为引领,以耕地保护空间调整优化为契机,以土地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抓手,探索“严格、平衡、精准、叠加、五位一体”的耕地保护体系建设,在维护现有耕地肌理的基础上,通过精织细补,打造以温泉镇太舟坞村耕地集中连片为样板的高效利用、高质量发展、高价值叠加的耕地保护空间,构筑海淀中心城区万亩良田精品区和千亩良田储备区的耕地保护新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