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我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党组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分局党员干部职工,奋力拼搏、苦干实干,全力推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首都西部生态安全,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一、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良好
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持续延伸。把实施好新城街区控规作为落实生态涵养功能的重中之重,三家店等8个街区控规已形成阶段性成果,剩余14个街区全面启动编制工作。创新“刚弹结合”编控规,在控规编制新要求下,0605街区(坝房子)控规在全市率先获批。建立了区级镇域规划专家咨询团队并独立开展技术评审;8个镇街规划均已形成阶段性成果。率先制定了美丽乡村规划数据库标准,完成了全部138个村庄规划数据库建设,初步形成全区村庄规划一张图。全面落实常态化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完成了2020年度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工作。持续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实现分区规划、控规、变更调查、权属等影像图数据“一张图”叠加。
城市更新“再加速”。研究制定《门头沟区城市更新行动工作方案》,梳理城市更新储备项目8个,主要涉及低效产业园区改造、传统商圈升级改造、老旧厂房更新改造,其中“一线四矿”、琉璃制品厂项目被列为市级示范项目。“一线四矿”国际招标公告于9月18日发布,专家组公开评选了4家单位参与方案设计,现已形成了中期方案。
点状供地实施规划形成有效案例。制定了《乡村振兴集体产业用地实施工作流程》等配套政策,建立了从规划策划、项目建设到实施运营的全流程工作体系。完成了清水镇梁家庄村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分配集体产业用地指标2.53公顷,用以完善芦笋基地和精品民宿的配套服务设施,促进村庄三产融合发展。市人大常委会已将此项工作作为创新案例纳入《北京市生态涵养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条例》;市深改委将此项工作列入全市“微改革、微创新”中“规建管”领域唯一案例;荣获2021年度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奖一等奖提名。
二、首都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
生态保护红线划得更实。完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纳入全市生态保护红线方案,目前已报至国家层面开展审查。充分对接分区规划、乡村振兴集体产业用地实施规划、村庄规划及三调阶段性成果,基本达到了“结构布局稳定、规模只增不减、局部边界优化”的工作目标。
耕地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守得更牢。扎实落实“田长制”,迅速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核实工作,我区现有三调耕地数量满足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任务标准。组织签订了区-镇-村三级耕地保护责任书;认真落实耕地保护专项督察整改要求,实现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为耕地的目标。稳妥有序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全面摸排和实地核查问题153宗,结合无违建创建和日常执法,在现行法规政策下能处置的已尽快处置。
生态涵养功能持续提升。全要素自然资源底数进一步夯实,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试点工作通过检查,摸清了我区国有自然资源的实物量和价值量。及时发布了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积极推动相关部门数据利用。超额完成矿山修复治理任务,扩充绿色生态空间192.43公顷。
三、保障绿色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土地资源要素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提前实现2035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70平方公里以内的目标。加快推进石龙五期供地。探索拆违腾退、废弃矿山等闲置土地综合利用,推动大台街道闲置土地利用;盘活低效闲置资源,提高石龙工业用地、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等老旧厂房、老旧楼宇的土地产出价值。
重点项目推进成效明显。以区国土空间近期建设规划为底图,以市区两级联动机制为抓手,加快推进市区43项重点项目,进展率及填报率均为100%,位居全市第一(并列)。提高建设项目规划审批效率,完成建设项目审批42项。筑巢引凤邀请30余家房地产企业参加区优化营商环境暨土地推介会,引领“高精尖”产业投向。
规划和自然资源执法持续攻坚。持续深化“疏整促”专项行动,共开展执法检查4994次,较去年增加1964次;录入执法案件37件,人均执法量152.45件;违法占地违法建设实现“零增长”。推进公共公益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整治,确定123宗整治任务,拆除整改类已拆除30宗,完成率88.2%,已完成补办手续7宗。强化109新线高速公路等重点地区的巡查,坚决打击和严厉查处非法开采。
四、创新驱动发展的动能加速释放
率先完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初步核算门头沟区生态产品总值307亿元,探索了“一体化开展生态资产经营管理、两条腿推进价值实现、三方面形成保障机制”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1-2-3”路径。
营商环境4.0版新政落地有声。用足低风险工程审批和不动产登记“互联网+”政策,核发了全市首个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电子证照,入选我市“两区”建设改革创新案例,亮相“服贸会”;加速推动入市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全市首个第二批集中供地项目规划许可。持续优化不动产登记营商环境,全年受理登记业务21017件,抵押权登记网上办理率和“好差评”窗口主动评价量居全市前列。网办业务1037件,其中“一网通办”973件,企业间存量非住宅交易“全程网办”3件,在生态涵养区名列前茅;个人存量房“全程网办”81件,在生态涵养区排名第一。
先行先试推进宅基地权籍调查和确权登记工作。完成了爨底下等5个试点村现状勘调测绘与摸底分析,涉及宅基地420宗,用地面积8.1万平方米;初步形成了镇村认可的试点测量认定标准细则;拟定《房屋土地来源相关情况承诺书》和农村宅基地建房审批及登记颁证工作流程,试填试报承诺书24份。
五、改善民生力度持续加大
保障群众住房需求更加充分。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合理供应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住宅用地36.76公顷,其中:商品房用地入库10公顷、土地入市13.08公顷,公租房5.13公顷,集租房5.22公顷,定向安置房用地13.33公顷。
地质灾害安全防线更加牢固。2021年门头沟区平均降雨量950.3毫米,共发生地质灾害18起,基本上为公路沿线崩塌灾害,崩塌量共计2365.2立方米。分局开展巡查197次、494人次,发布并响应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25次;开展应急调查18次,确定地质灾害新增隐患点6处;完成了地质灾害防治“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工作目标。
市政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着力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力推109新线高速公路、S1线交通接驳等市重点项目落地。深化轨道微中心研究,初步完成门头沟站综合交通枢纽设计方案,构建“双中心多节点”轨道微中心。积极推动新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重点镇基础设施。优化国土空间承载能力,开展高压架空线入地整合规划研究。
六、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明显成效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党史学习走深走实,探索出“六学”联动互促机制,将研学中国共产党光辉历史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穿始终。牢记“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要求,实施年轻干部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注重加强组织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持续深化规自领域专项整治,对整治期间新制定的21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再检查,未发现制度空转问题。紧扣“七有”“五性”,对重点复杂诉求及时“吹哨报到”,全年共受理“接诉即办”940件,有效回访687件,响应率98.98%,解决率75.44%,满意率85.94%。解决历史遗留不动产登记9499套,占全年计划105.5%。
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选好用好干部作为队伍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突出政治“硬指标”、把好选任“风向标”,建好培育“加油站”、用好监督“压力棒”,着力建设讲政治、懂城市、有境界、肯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纠四风树新风。聚焦源头,推进风险防控长效化。定期筛查岗位廉政风险,逐一制定防控措施,做到事事受监督。建立了覆盖全体监察对象的廉政档案,确保人人受监督。聚焦工程建设审批风险和防控措施,力争时时有监督。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持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用好“四种形态”,全年共开展各类谈话提醒288人次。
2021年,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2022年,分局将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首都规划和自然资源工作首先是政治工作”的思想,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高水平规划保障“绿水青山门头沟”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