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发布的第二年,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条例》的管理范畴从设施建设管理转变为环境建设。为有效落实《条例》的这种转变,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近年来,市规自委本着抓早、抓实、抓好的原则,以标准为抓手,以导则指南为指引,结合无障碍专项行动,持续完善无障碍标准体系建设,编制发布涵盖综合类、居住区、公共建筑、市政道路、轨道交通以及特定地区等一系列无障碍设计标准和图集30余项,逐步建立完善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体系。
在系统化、总要求层面,发布了《北京无障碍城市设计导则》《北京市无障碍系统化设计导则》。
在公共建筑无障碍层面,发布了《公共建筑无障碍设计标准》(DB11/1950-2021)等,2021年修订了建筑构造通用图集《无障碍设施》(21BJ12-1)。
在室外公共空间无障碍层面,发布了《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建设指导性图集》《北京市室外无障碍设施设计指导性图集》等,并列出了无障碍城市全要素清单。
在市政道路无障碍层面,发布了《城市道路空间规划设计规范 》(DB11/1116-2014)、《人行天桥与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设计规程》(DB11/T 805-2011)、《人行天桥与人行地下通道无障碍设施设计规程》配套图集。
在交通枢纽无障碍层面,发布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规范》(DB11/995-2013)、《城市轨道交通无障碍设施设计规程》(DB11/690-2016)。
在老旧小区无障碍改造方面,发布了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指南(2019)、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DB11/1222-2015)、《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规程》配套图集。
为更好的推动已发布的各项新建改建无障碍标准的应用和落地,近期,市规自委联合市残联开展了以下系列工作:
一是加大加强对已发布的各项无障碍标准进行宣贯和培训,强化设计团队的无障碍专项理念与知识;加强无障碍专项人才的培养,推动包括规划师、设计师、施工和安装工程师的无障碍责任设计师制度建立与实施。
二是对新建改建项目中群众反映较集中的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完善、不合理以及老旧小区适老、适残化改造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组织院校、专家、设计单位,责任规划师,进行逐项现场调研诊断,分析问题症结,提出整改措施。
三是积极开展施工图无障碍专项图纸的抽查与专项治理工作;强化标准实施效力,进一步加强标准的执行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是在中残联的直接指导下,联合市残联开展对已竣工使用,老百姓普遍好评的“小空间 大生活—百姓身边微空间改造行动”8个小微空间环境整治精品案例进行整理,编制形成《无障碍一体化城市设计精品案例实施导则》,推广和复制无障碍环境建设经验。
五是总结冬残奥会的办会经验,巩固冬残奥会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后续将继续发挥市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机制与专项行动专班的作用,统筹促进我市无障碍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