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城乡规划 > 规划类公告 > 市级规划类公告

关于《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 第一批)》(初选名单)公示反馈意见采信情况的通告

  • 日期: 2021-11-15 17:14
  • 来源: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
  • 字号:
  • 分享:

 

为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广泛听取公众意见,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会同东城区人民政府、西城区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组织单位”),于2021年8月23日至9月21日期间,对《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进行了网上公示,公示期间收到反馈意见8份,经对反馈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共计五类,现将有关采信情况通告如下:

一、地名信息描述错误

1.公众反馈意见:保护地名起止点描述有误,涉及干面胡同、总布胡同、王府井大街、小羊宜宾胡同、前门西河沿街、东四二条等。

2.设计单位答复意见:结合公众反馈意见,对地名信息进行了复核、修正。

3.组织单位意见:采信设计单位意见。

二、信息公开

1.公众反馈意见:据报道该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制定有专门的地名价值评价体系并实行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法,能否在许可的范围内介绍下该地名评价体系的评价因子。

2.设计单位答复意见:根据《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有关规定,公示期结束后,保护名录还需报送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进行评审,拟定保护名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对于评价指标体系可待项目通过评审后,再予以公布。

3.组织单位意见:采信设计单位意见。

三、传统地名界定

1.公众反馈意见:第一批传统地名保护名录为什么只有街巷胡同名称?

2.设计单位答复意见:按照《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解释,传统地名是指各历史时期流传下来或者曾使用过的地名,以街巷和胡同名称为主。因此,此次公布的第一批保护名录为街巷胡同类传统地名,计划明年公布街巷胡同类传统地名第二批,对片区、山川水系、历史名园等其它类别的传统地名将作为后续研究内容,分批次公布。为便于公众理解和认知,可修改保护名录标题为:《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 第一批)。

3.组织单位意见:采信设计单位意见。

四、当代地名

1.公众反馈意见: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为何公布的当代传统地名只有两处?且无老城外地名。

2.设计单位答复意见:按照《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解释,传统地名“是指各历史时期流传下来或者曾使用过的地名,以街巷和胡同名称为主”。传统胡同“是指清代及以前形成的胡同”,历史街巷“是指二十世纪初期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期间经整体规划形成的街巷”。因此街巷胡同类传统地名的下限,定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此前公示的传统地名,均位于城内,主要考虑城外地区景观风貌变化较大,且资料丰富程度不如老城内,在历史文化积淀上也与城内有差距,原计划在后续名录中增加城外关厢地区的地名。参考公众意见,第一批名录如缺少城外地名不能整体反映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情况,因此,对位于长安街沿线、中轴线范围及能够体现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成就的当代传统地名进行了增补。共增补15处,其中当代地名6处。

五、其它

1.公众反馈意见:胡同只有单号,还能算胡同吗?西城区陶然亭街道南堂子胡同,目前能算胡同吗?只有单号,从那里路过,一边是平房、一边是楼房,这样的也算是胡同。希望能完善这条胡同,让她成为真正意义的胡同,更具有历史的、传统的意义。

2.设计单位答复意见:此次名录编制仅涉及胡同名称,不涉及地理实体风貌。

3.组织单位意见:采信设计单位意见。

以上情况,特此通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